每经记者 刘海军 实习记者 李一玮 每经编辑 谢 欣 7月27日下午,证监会公布了2018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至此,券商期盼良久的分类评级尘埃落定。 在2018年的券商分类结果中,98家证券公司被评至4个大类9个级别。值得注意的是,AAA级别之位仍空缺。相比去年,级别上升和下降的都分别有24家,持平的有47家,东亚前海和汇丰前海都是在去年年底开业,此次评级结果均为B级,去年为CCC级别的中投证券在今年的分类评级中未出现。 中原证券连降6级,由A到C;华信证券连降5级,由BB到D。《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原证券2017年1月上市,现在已3次被罚,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其次是华信证券,下调5个级别,由BB调至D,也是今年唯一的一个“D”。 12家券商评为AA级 证监会7月27日公布了2018年证券公司分类评级结果,AAA“顶级”券商宝座仍是空缺,有40家券商获评A级,其中AA级12家,A级28家。 和2017年相比,级别上升的有24家,上升级别最大的是连升6级的方正证券,由C至A。《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方正证券是在2016年的评级中由A降至C的,此次升级可谓重回A级行列。西南证券今年也连升5级,由C级升至BBB级。此外,升级在3级以上的还有信达证券、华金证券和山西证券。 与升级相反,今年的评级结果中,有24家券商相比2017年出现了降级的情况。降级最大的是中原证券,连降6级,由A降至C。华信证券连降5级,由BB降至D级,这也是评级史上首次出现D级券商。曾经股价和业绩遭受“双击”的太平洋证券降2级,由A降为BB级。此外,降级在2级及以上的还有世纪证券、中山证券、华林证券、华融证券和九州证券。 今年有12家券商被评为AA级,分别是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华泰证券、申万宏源、中金公司、广发证券、平安证券、东方证券、银河证券、招商证券和中信建投。 与大多数券商起起伏伏的级别变动不同,有9家券商自2010年以来的评级一直维持在A级及以上的级别,分别是安信证券、东方证券、北京高华、国泰君安、银河证券、招商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和中银国际。 中原证券从A级降到C级 每年降级最大的券商都颇受关注,今年是中原证券,连降6级由A至C。这或许与中原证券在合规管理和内部控制上存在的问题有关。 2017年5月,河南证监局发布了对中原证券实施责令改正等措施的决定,因中原证券鹤壁分公司未经公司总部批准,擅自代销金融产品;中原证券鹤壁分公司负责人周震及员工汇集不合格投资者资金,以周震和员工个人名义购买私募基金产品。 2018年2月,河南证监局发布了对中原证券实施责令改正等监督管理措施的决定。经河南证监局调查发现,中原证券合规管理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合规管理意识薄弱,合规人员配置不足;内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公司重业务收入,轻风险控制,考核激励机制失衡。上述问题反映出中原证券在合规管理和内部控制上存在漏洞,赵丽峰、谢雪竹作为公司时任分管投资银行业务、合规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未能勤勉尽责,对此负有直接责任。 2017年11月30日,中原证券收到了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其中提及中原证券在担任天津丰利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收购徐州杰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股权事项的财务顾问过程中涉嫌未勤勉尽责。而就在2018年7月22日,中原证券发布了关于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公告。公告显示,公司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任职财务顾问未勤勉尽责,证监会拟对中原证券罚没40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除了屡受监管之外,中原证券的业绩表现自2017年上市以来也不及预期。在2016年、2017年,中原证券营业收入分别为20.09亿元和21.48亿元,2016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9.38%,201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91%。净利润分别为7.19亿元和4.42亿元,同比下滑48.87%、38.5%。 中原证券在7月10日公告的6月财务数据简报显示,2018年6月净利润为亏损4155.07万元,同比下滑171.20%。 (责任编辑:魏京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