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局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公民境外消费额首破1万亿元,超1亿“国际扫客”海外“扫货”。从备受青睐的大件高档家电产品,到被大量海淘的指甲刀、牙膏等家庭必需品,国人海外购物对象正经历结构性变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廖奔坦言,原来是大件高端商品被抢,现在是小件生活必需品也被抢,对于多数热衷于海外购物的消费者而言,吸引他们购买的主要因素还是质量。国人对国产内销商品质量的不信任,“倒逼”着“中国制造”务必转型升级。 如何才能把日渐旺盛的境外消费力带回国内?廖奔建议,生产制造型企业要更注重研究国人的消费心理,精准把握消费者对差异化品牌、品质的要求,生产出品种更多、技艺更高、创意更新、品质更好的产品,使其更加贴合国内受众需求;同时,要调整政策导向,树立“既为世界制造也为中国制造”的理念,做到出口与内销一视同仁,降低部分商品的关税,力争国货品质和价格的“优越性”双提升。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创新战略,就是要提升‘中国制造’的原创力和核心竞争力。”廖奔委员表示,我们要看到“中国制造”高速发展所蕴含的强大成长性,树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思维,促进民族产业精细化深耕。只有“中国制造”追赶上“中国消费”的步伐,国人的钱包才能从“外流”转向“内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