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王志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副院长、西部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霍学喜,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在线访谈”栏目,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怎么改”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经济网张相成/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0日讯(记者 佟明彪)3月10日,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在线访谈”栏目,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解决供求平衡的问题和结构性问题成为关注焦点。 >>>点击进入访谈专题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王志刚对此认为,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农业的生产环节,产量高低、品质优劣、品种的选育,而供给侧改革要从市场方面改革,比如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消费者的口味,消费者的兴趣爱好,还有饮食习惯等等。这就要求农业生产者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农业的生产提出结构性改革,比如增加花色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等。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则认为,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主要应解决供求平衡的问题。“我们的农产品供求现在是出现一种失衡状态,一方面进口很多农产品,大概有1.2亿吨左右,特别里面有8100万吨左右的大豆。另外一方面我们国家有些农产品过剩。比如玉米,现在的过剩情况应该说比较突出,去年9月份新季玉米上来之前,大概就有库存1.2亿吨左右。新的玉米上市以后大概又有2.2亿吨左右,而我们一年的需求只有两亿吨多一点。所以我们必须要调整农业结构,也可以说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倒逼出来的,现在必须要进行这样的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副院长、西部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霍学喜对此提出,从农业的角度来说,供给侧改革涉及三个关键问题,第一是结构性问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是需要调整的。二是质量的结构问题,我国的农产品种类很多,但是有一些农产品的质量、品牌知名度、产品竞争力跟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第三是价格问题,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15年来,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持续上涨,绝大多数国产农产品价格都高于进口的,形成国内农产品价格和国际农产品价格倒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