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长万钢等就“科技创新发展”答记者问 中国网财经记者陈娟娟 摄 中国网财经3月10日讯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今日上午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在答记者问时表示,2015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 14000亿,其中77%来自于企业,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同时依然存在很多短板,未来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科技成果转化上。 去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引发社会热议,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万钢表示,科学家在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屠呦呦去年获得诺贝尔奖,使全国科技界各位同仁都感到十分振奋。一大批科学家,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建设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也服务于世界科学知识的积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万钢在谈到社会研发投入时说到,去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 14000亿元,其中77%来自于企业,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万钢同时表示,“十三五”期间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有关考虑。一是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为引导来构建我国的先发优势,培育持续创新能力;二是要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创新创业服务网络;三是建设现代化的产业技术体系;四是要继续深化改革,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 在谈到科技创新能力时,万钢表示,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表现五大方面。一是基础研究捷报频传,杰出人才、重大成果不断涌现。二是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升级,形成新的产能、新的动能。三是战略高技术更加贴近民生,进入市场。无论是北斗还是风云,都正在走到我们身边。四是区域创新更加活跃,形成了创新创业的生态。五是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深入推进。 万钢在会上说, 2015年末,全国技术市场的成交额已经达到了9835亿,包括企业承担的重大项目,说明成果转化发展比较快。 万钢表示,之所以重视科技投入结构,是因为它可以反映投入的质量和效益。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反映出企业已经牵头一些重大项目,转变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 不过,万钢同时承认,近年来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一些发展,但仍存有短板。比如说,重点产业的转型还不够快,原创能力还比较弱,一些创新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理念、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万钢说,科技成果转化是未来工作的核心。现在高校、研究院所在转化成果时还有一些障碍,三年前我们对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实施进行过调研,发现过去的问题是在主要是审批手续过长,不适合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处置权、收益权不明确;企业和高校产学研的合作中还存在一些障碍;技术、市场发展不成熟、转化过程不顺畅。 万钢进一步说明,国务院最近颁布了《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已经在网上公布。下一步的落实工作,就是要把这些法律的规定、政策的落实实施到位。 万钢最后指出,“十三五”期间将要实施的一批重大项目,将一方面支持原始创新的积累,科学知识的突破,另一方面也会改善我们的生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