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6日讯 今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全国政协委员,西苑医院副院长史大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岳秉飞共同做客“聚焦2016两会——中经在线访谈特别节目”,就医药分家、药品成本及研发难点、降低药品流通成本等问题进行探讨。 >>点击进入访谈专题 左起:全国政协委员赵平、全国政协委员史大卓、全国政协委员岳秉飞做客中国经济网两会特别节目。 中国经济网记者裴小阁摄 史大卓委员表示,从医改角度看,医药分家主要是为了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而尽管我国医药分开的进程相对较晚,但目前来看这个趋势是良好的,也符合医学发展规律。 针对社会普遍误解的医院靠药品来维持运营的错误观念,史大卓委员指出,医院给病人提供的药品的价格是综合定价,医院从流通途径中得到药物之后,在药房到病人手中,这里的差价是有国家政策规定的医院提成,用以医院发展及医护人员工资等方面。 但在医药分开后,医院和医护人员失去这部分差价,史大卓委员指出,医院要靠医院的整体收入去补充和发放医护人员的工资,因此取消以药养医外,还需要建立一个新的补偿机制来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营。 而针对“看病贵”的问题,岳秉飞委员认为药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通过科学的研发,即在前期大量的投入后,经过临床验证后批准生产上市的特殊商品。“药品具有特殊性,它的成本包括三个大的方面,一是研发费用,二是生产费用,三是流通费用,流通费用就是通过药厂生产出来以后,经过流通环节,最后进入医院,到达患者手上,这整个阶段的费用。这三块费用缺一不可。” 岳秉飞委员强调,看病贵还是不贵,取决于谁买单的问题。他举例说,“你喝一杯咖啡二三十块钱,你不觉得贵,你吃一片药如果二三十块钱,你觉得贵。人们的这个概念就是不太一样,觉得正常饮食所需要的东西,跟治疗疾病的药品花的钱相比,同样的价格觉得药品就贵,贵在什么地方呢?医保报销比例的问题,自己掏钱多就觉得贵了。” 在谈到进口药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时,岳秉飞指出,进口药也叫做原研药,即原来研发单位自己生产的药,而国内生产的药又叫仿制药,因为药物是有专利保护的,过了保护期以后就可以仿制生产。 “药监局去年制定了对仿制药的再评价规划,对国内生产的仿制药和原研药进行评价,如果是等效的,仿制药价格低又得多,自然国内的市场原研药就退出了。”岳秉飞委员说到。 但他在访谈中也表示,国内的药厂在新药研发方面投入不足,因为药品研发不仅费用非常高昂,而且研发的周期也很长。因此国内制药企业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谈到降低药品流通成本的问题时,岳秉飞委员介绍,全国从事药品流通环节的大约有30万人,包括省级、市级,还有县级体系,是相对比较复杂的体系。“最近医改当中涉及到这个问题,怎么样减少流通环节,因为减少环节后成本就会降下来,这也是医改的一个方向,把这个环节尽量缩短,尽量压缩,是这么一个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