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掷地有声地提出了今后五年的脱贫工作目标。 那么,如何才能打赢扶贫攻坚战呢?两会期间,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相关的代表委员。他们表示,在扶贫过程中,只要找准病根、整合资源、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就有条件、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硬仗”。
① 及时找准“穷根子” 知道病因,才能对症下药。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不少代表委员对我国贫困现象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思考。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财政厅厅长李岷对记者分析我国贫困地区的特点时说,一是大多位于地表起伏度大的地区,自然生存环境恶劣;二是过去脱贫的顶层政策设计不精准;三是存在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因劳动能力弱致贫等现象。在他看来,目前脱贫的困难主要还在于深山区、石山区贫困人口多,脱贫成本高;同时农业比较效益低,导致增收难。此外,部分贫困地区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龙宇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表示,多年的实地调研与摸索让他发现了一些影响脱贫的深层次问题。“比如留守儿童问题,他们的父母去外地打工,自己在家乡长期缺乏关爱与教育,往往不是沉溺于网络,就是逐渐沾染恶习,甚至走向犯罪。这无疑会影响下一代致富求生的能力,容易形成‘贫困—外出—留守—贫困—再外出’的恶性循环。”龙宇翔说。 龙宇翔进一步指出,医疗体系往往也是造成贫困地区“脱贫难、返贫易”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一些医院不要捐赠的设备而只要捐赠的款项,这就很说明问题。当医院过度追求利益,就会出现以药养医、小病大医等现象,使患者看不起病,负担过重。 ② 扶贫致富办法多 面对扶贫这场“攻坚战”,中国有哪些“武器”和“经验”呢? 全国人大代表、森马集团董事长邱光和指出,参与慈善活动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但传统“捐钱”模式减少贫困的效果却并不明显,因为很多钱没有投到最需要的地方,有些甚至只是单纯被用于生活花销而非再生产。不过,近两年来邱光和的企业逐步探索出了一些不错的模式。 据邱光和介绍,其中一个成功案例就是根据当地农业资源建立了一个瓯柑基地,把村里200亩荒山变成了柑园。瓯柑收获时,参与采摘工作的村民每天可以拿到70元工钱。同时,一些村民还被雇佣为瓯柑基地管理员,进行日常管理、施肥、剪枝等工作,工资按工作量浮动,按月发放。无论瓯柑种得好坏,村民都是旱涝保收。目前,该村的收益已达1800万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蓝总结了目前中国扶贫的五种模式:一是资金扶贫,包括中央对西部的转移支付等;二是项目扶贫,提供项目并配套资金;三是对口帮扶,北、上、广对口帮扶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四是精准扶贫;五是生态扶贫。 李蓝告诉记者,我国中西部地区相对贫困的原因主要是重工业、商贸不发达,但这些地方有宝贵的生态资源,因此生态扶贫对中西部地区尤为重要。“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地方政府就总结了经验,即不需要重工业、化工厂、水泥厂,而是走生态产业的路子,例如发展经济林及林下经济作物、生态农业、循环产业等。”李蓝说。 ③ “输血”还需变“造血” 采访中,不少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强调了这样一个问题,即:扶贫不能只靠“补贴”和“援助”,而要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水平,增强其“造血”能力。 “在扶贫中要强调变‘输血’为‘造血’,强调精准扶贫,把钱花在刀刃上,用好贫困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形成扶贫、减贫的长效机制。”邱光和说。 李岷表示,提高造血能力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就业扶贫,增加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机会;二是教育扶贫,为每一户贫困户培养一名高素质劳动力;三是产业扶贫,让贫困户有劳动致富的舞台;四是资产收益扶贫,研究推广已有的经验,提高贫困者的资产性收益;五是易地扶贫搬迁,把特殊贫困人群搬入城市或集镇,融入城镇发展。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扶贫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也是这个道理。不少贫困地区其实都是青山绿水,这里边其实有很多可以合理开发的机会与潜力,因此我们不能只想着让贫困人口异地打工或者集体搬迁这一条路,还应该为贫困地区创造回乡就业的机会,让‘留守儿童’在正确的方向上成长。”龙宇翔强调。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也大大增加了“就地脱贫”的可能性。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娄底市新化县曹家镇展望村村委会主任杨娟娟建议,应将电商消贫纳入各地扶贫工作的规划,专项扶持,专人推进,同时推动贫困地区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对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