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协委员:房地产去库存不能饮鸩止渴 原标题:政协委员认为房地产去库存不能饮鸩止渴 金融应为淘汰落后产能提供支持 近来,中国楼市呈现出部分一、二线城市市场火热,大部分三、四线城市市场继续“沉睡”的“两重天”格局,另一方面,在淘汰落后产能背景下,金融行业又将面临不小的风险和压力。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以来,政协委员对于去库存和去产能过程中面临问题给出了各自的政策建议。 为了化解高企的房地产库存,中国一些地方相继提出了各自的刺激措施,以吸引各多人购买房产。出席本次政协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房地产去库存要分区域区别对待,并且要特别注意政策的长期性:“我特别反对仅仅是为了短期去库存而采取一些我认为饮鸩止渴的办法,比如说零首付,场外配资,鼓励人买房子等等,这就是又埋下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种子了。去库存的根本在三、四线城市,还是要城镇化,引到农村的居民先租后买。在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没有库存问题,而是库存不足,应该增加建设,这才能把房价稳定下来,就是不要在解决短期问题时候,又为长期问题的出现埋下了种子。” 全国政协委员张晓强表示,房地产去库存应该面向刚需,适应城镇化进程。他认为,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真正满足农民进城、城镇居民初次购房和改善性居住的刚需,在这一过程中,金融机构也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去库存主要指的是房地产,那么就有一个通过银行或者说金融系统发挥作用,使得一部分积压的房地产能够销售出去,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买房全额现金的是极少的,很多是要靠房贷。另外,居者有其屋是我们的目标,但是可能客观讲不能都实现产权屋,可以是售租并举,可能有些银行或者有条件的企业,买一部分房,有专业化的运营公司来做租赁业务,这样我想也能对缓解住房压力,去库存发挥作用。“ 由中国银行业协会、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和《中国银行业》杂志在今年年初共同发布的2015年《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中指出,82.1%的银行家认为产能过剩行业贷款是本行2015年面临的最主要信用风险。钢铁、水泥、建材、船舶、光伏等产能过剩行业面临经济周期下行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行业整体信用风险也在加大。张晓强委员指出,去除过剩产能是深化改革的必经之路,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好与金融行业的关系:“对于僵尸企业,金融不能无休止的再给它提供贷款了,同时这些企业,不能因为一关,就都形成银行的坏账,包袱都甩给银行,所以有一个妥善协调处理的关系,既使得僵尸企业能够关掉,又不至于把不良贷款的包袱都甩给银行。” 全国政协委员、曾经担任中国农业银行监事长的车迎新认为,金融行业应该明晰自身的定位,为去产能和去库存提供支持:“去产能、去库存的核心问题是我们现在在调整银行的贷款结构,第二个问题是,银行对去产能、去库存过程中形成的不良资产要加大核销力度,帮助企业解决融资方面的困难。比如说,现在企业有库存,还不了贷款,怎么办?银行就得减免利息,或者形成了不良贷款,那就要核销不良贷款来支持企业。” 今年2月初,国务院连续发布意见,以钢铁和煤炭行业为先行试点,通过多种政策手段化解产能过剩。 中央财政预计在两年内拿出大约1000亿元工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在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过程中主要解决下岗分流人员的安置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表示,所有化解过剩产能的指标都将分解到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要拿出配套的财政资金和扶持政策,才能真正落实去产能工作。“最有冲击的可能就是落后产能被淘汰的时候,相关企业的人员的怎么样分流安置。原来已经有社保体系,这个社保体系这个时候要充分的运作起来,政府要给一些必要的引导和配合措施,社保体系在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政府要有充分的预案准备,还是要规范的运用社保体系安置失业人员,再配上再就业培训等等事项。” (记者 柳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