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演出,传承了沉淀百年的辽河口民俗;一个节日,洋溢出别具风貌的辽河口文化。5月21日,中国·盘锦第三届插秧节大型情景展示《印象辽河口》在大洼区唐家镇稻草艺术区盛装开幕,82个情景展示淋漓尽致,让人应接不瑕,精美绝伦,再现“湿地之都”的质朴之美,诠释“辽河口文化”的不朽之魂。这是继冬捕节、辽河口渔家菜、开海节等活动成功举办之后,盘锦又一次开发挖掘辽河口地域文化特色,打造盘锦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盘锦向“旅游+文化”发展的扛鼎力作。近2万余名观众共同见证了本届插秧节大型情景展
《印象辽河口》的盛况。 中国·盘锦第三届插秧节用一场大型情景展示《印象辽河口》,整场活动以插秧节为载体,向观众“原汁原味”展示辽河口的渔雁号子、田庄台吆喝、坨子秧歌、农耕稻作、古老童谣等民俗与风情,讲述这些古老传统背后的动人故事。《印象辽河口》还集中展示了34项辽河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7项百年前辽河口的生产生活方式。不仅展示百年未见的稻占技艺,还挖掘出失传百年的《寸子舞》和百年来从未听到过的唢呐演奏《蛤蟆令》、古老《童谣》,还有消失近百年的《淘鱼号子》、《二界沟打蓬号子》。据本届插秧节大型情景展示《印象辽河口》的台本创作、总撰稿人、执行导演李润中介绍,《印象辽河口》参演人员约1200余人,还有2300余只鸭、鹅、山羊进行彩装大巡游。 《印象辽河口》共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辽河口稻占;第二板块——辽河口春播;第三板块——辽河口情景;第四板块——辽河口巡游。 第一板块——辽河口稻占,稻田作为地球上最美丽的文化景观之一,随着季节的更迭,在河风的吹拂下更换着颜色,年复一年细数着本地农耕文明前进的步伐。在稻作文化数千年的进程中,在没有现代科技为支撑的境况下,辽河口人民早早就用“卜”的形式预判当年气候、选取适合的稻种。“稻占”技艺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对每种稻米品性熟识于心,并根据家传技艺,遵循固定的观测研习程序,从若干水稻品种中选出适宜当年气候的种子品种。活动现场,通过“敬祭、禾辞、恭送稻种”三个仪式,原汁原味的展示“稻占”技艺,以此来展示辽河口人民智慧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二板块——辽河口春播。展现了辽河口农村的田间地头,农民们播种的火热情景。有男的挑秧、女的插秧,小叔子、二嫂子、他老叔(念收)、他老婶……“家家总动员”共同播种的场面;乡亲们一起下地干活的场面;有十里八村的村民们红红火火共同劳动的场面。播种中,他们的所说、所唱、所听、所感……形成了一个具有辽河口地域特色的独特的质朴、原生态的劳动场景。这些情景的再现,让人们看到了祖辈生活在辽河口的农民们春播场景。 在第三板块——辽河口情景。通过对百年来传统地域特色的田台吆喝、婚嫁一幕、渔雁风情、原始渔猎、坨子地秧歌等情景的集中展示,让人们深入了解辽河口的风俗、百姓生活方式。原野上散点式展演,将天空作为背景,把稻田当做舞台,使艺术回归田间地头,让文化追寻溯源。看,岗坨之上扭浪逗绝、嬉笑轻骂,演绎平民娱乐;听,渔雁男儿海上一声吼,调侃风浪于潮头;品,田台码头小吃吆五喝六,声色兼具留香。展示现场观赏与体验同台,品味与参与同场,带来一场别样的五月风情。 第四板块——辽河口巡游。巡游是对辽河口文化致敬之举,每逢重大庆喜之日,都会集结队伍进行巡游,队伍在龙舞的引领下绕路而行,是当地文化的一次集体亮相,蕴含浓郁的地域文化。巡游过程中有对顺心如意的期盼,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有对未知明天的征服之意。 中国·盘锦第三届插秧节所有情景展示均取材于民间、似俗而不俗、形成只有盘锦本土艺术家参与创作、当地群众参与演出的原创的、独特的、热闹的、互动的、宏大的情景展现,从而进一步挖掘和弘扬辽河口文化,打造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品牌,使沉淀多年的辽河口文化,以势不可挡的气势重放光彩,促进盘锦的文化旅游发展。
红海滩、芦苇荡、大湿地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已经有了独具特色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如今,辽河口正在走向一条独特的文化旅游发展道路,弘扬辽河口文化的同时,让盘锦父老乡亲找到自己的文化根脉。同时也是文化与旅游的高度融合,用旅游的理念推动相关产业发展,让文化旅游与市民零距离接触,促进了盘锦的“旅游+文化”发展,进而为盘锦实现全面转型走向全面发展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