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三季报已全部出齐,截至9月末,16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10360.5亿元,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总额为7576.6亿元。年初以来,在利率市场化导致净息差缩窄及经济下行引发资产质量压力上升的两端夹击下,上市银行净利增速呈逐季下滑之势。 “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净利整体增速为2.1%,较上半年的2.4%微降,与我们此前的预期一致;城商行前三季度净利增速保持平稳,整体增速达15.5%,远高于上市银行平均水平;股份制银行平均增速为5.6%,较上半年微降0.8个百分点;国有五大行净利增速仅为0.6%,落后于上市银行整体增速。”民生证券银行业研究员廖志明分析称。 “业绩下滑还会持续” 梳理三季报,16家银行中只有平安银行、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增速达到两位数,分别为13.04%、16.06%和24.48%,其他13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仅为个位数。若将前三季度的数据与上半年的数据对比,只有农行、浦发银行和宁波银行的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增速相较上半年有所上升,其他13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均在下滑。 工行、中行、建行和农行四大行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在1%以下,交行的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也只有1.01%。值得注意的是,交行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47.1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47.49亿元减少0.33亿元。中国银行第三季度净利润407.99亿元,较去年第三季度的414.09亿元减少6.1亿元。两家银行第三季度单季利润同比均为负增长。 联讯证券投研中心执行总经理付立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收入仍然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中间业务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比重有所提高,但仍不充分。而存贷业务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在经济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中,出于风险考量,银行贷款较为谨慎和保守,因此“量”上有所下跌;而央行从去年底持续降息,并力推存款利率市场化,银行利差被削弱,“价”上也有所下跌,因此,利润下滑是意料之中的。 实际上,在上一轮四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后,一些历史因素造成的坏账也逐渐在银行报表中体现出来,银行为此要为不良资产做更多拨备,这也会对利润造成冲击。“中国银行业目前处在一个不利的境地,业绩下滑还会持续。”付立春说。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统计,16家A股上市银行三季度末的不良贷款余额约为9010亿元,较上半年末上升635亿元。除宁波银行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与上半年末持平、南京银行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微降0.01%以外,其他14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呈现双升局面。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利润增速趋于平稳甚至下降是正常的。本身金融业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实体经济出现波动,银行也就无法摆脱周期波动的影响。尤其是大型银行,其规模首屈一指,利润增速下滑也会更为明显。” 加码中间业务促收入增长 在传统存贷业务受到经济下行周期冲击之下,不少股份制银行选择重新发力中间业务。 三季报显示,平安银行和光大银行前三季度的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同比增幅均超过50%,达到58.03%和50.72%。另外,招行和华夏银行前三季度的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同比增幅也接近50%,分别为47.16%和42.19%。 “此前,大型国有银行的收入结构比较平衡,中间业务根基好,传统的中间业务,比如托管、银行卡结算等业务本身就有优势。相比较而言,股份制商业银行过去中间收入的占比较低,这两年,其推动新兴的中间业务,比如理财、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较快。”曾刚说。 普华永道此前发布的报告指出,股份制银行在开拓新型渠道方面,顺应国家推行“互联网+”战略,大力创新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线上支付、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等网络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且加快传统网点的改造与转型,提升了客户体验,促进了业务收入的增长。 金控思路、综合化经营思路逐渐显现 在整个行业顺周期利润下滑之下,综合化经营和金控集团的思路成为银行业应对挑战和转型的共同选择。不少银行都在寻求“全牌照”“一站式”经营的路上越走越远。 曾刚表示,当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综合化经营就是必然趋势。客户的需求是一揽子的,如果银行只能提供其中“一段”的服务,那客户必然要被别人抢走。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工、农、中、建四大行以及民生银行等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已通过子公司的形式获得两种以上金融牌照,银行母子公司的模式已现雏形,从公司治理层面上看,银行相比非银金融企业,无论是在资产规模、利润规模,还是在渠道数量、社会融资占比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