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亚马逊凭借着其无人机完成“最后一英里”送货服务在业界引起了极大轰动。不过,与陆地上的“快递”机器人相比,无人机就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了。 据英国《金融时报》3月2日报道,在爱沙尼亚、德国和英国伦敦街头,这些一次性可搬运3个同等重量的购物袋,甚至重达13公斤重物的“快递”机器人正在接受测试。这些机器人能够携带包裹沿人行道“行驶”,其外壳上装有传感器,每当探测到行人及障碍物时便会发送指令,让机器人减速、停止或者改变路线。同时,机器操纵者也可以通过麦克风与行人进行远程交流。 报道称,这款由美国星船科技(Starship Technologies)研发的机器人实际上就是一部有6个轮子的微型无人驾驶电动车,它的用处不是长途送货,而是完成“最后一英里”的送货任务。当货物由常规运输工具运到收货人附近的集散地点后,这个机器人能在下达送货指令后5分钟到30分钟把货物从集散点送到收货人家里。同时,顾客可以用手机获得机器人送货过程中的实时位置,等机器人到达后,用手机解锁,开启货箱门,取出货物。与使用快递员相比,同样完成“最后一英里”的快递工作,使用机器人的花费至少会降低90%。 另外,这款送货机器人对客户担心货物在运送的过程中遭遇不法之徒的非法截停等问题也有应对之策。首先,货箱是锁着的,如果没有特殊工具不容易打开。其次,机器人有9个摄像头,一直处在联网状态,有定位装置,一旦工作人员发现机器人遇到不法之徒,可通过安装在机器人身上的话筒讲话,吓退坏人或请路人向机器人伸出援手。与无人机送货相比,机器人送货会更加安全,而且不会在送货过程中给附近的居民带来困扰。 该公司称,他们的目标是实现“三无”,即无成本、无等待时间和无环境影响。公司创始人乔纳斯·弗里斯与阿迪·赫恩拉认为,零售业可以把负责小范围内送货上门服务的货车替换掉,转而由机器人送货,但机器人的有效行动范围取决于短程送货服务的经济性。公司表示,这种可以在人行道上行走的机器人能减少约30%左右的货车送货量。 据悉,第一批生产的15个机器人的成本会控制在每个低于1万美元,随后将会进行全面生产。公司的目标是将当地的送货成本降低至1英镑/件,而传统送货服务的成本一般是1英镑至5英镑,甚至会更贵。 此前,星船科技高级顾问科内尔接受《每日邮报》采访时说,这款机器人已经吸引了不少零售商的关注,“需求不是问题”。 业内分析称,不难看出星船科技已经将矛头对准了类似于亚马逊Prime Now的配送服务。但从另一方面讲,如果机器人配送果真如此节省成本,亚马逊也没有理由不把机器人整合到他们的供应链中。事实上,星船科技目前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家公司表示,他们的机器人消耗的电能少于大多数灯泡,但是也没有给出精确的数据,比如行驶一公里耗电多少。另外,这些机器人的维护和维修成本有多大以及这家公司是否已经获得批准可以在人行道上让机器人穿行等,外界也尚未知道。 分析人士预测,到2025年,全球机器人市场将增至830亿英镑,因此,这类行驶在街道上的自动装置——不论是无人驾驶汽车还是送货机器人——很快就会变得像老式自行车一样稀松平常。 (邓云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