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迎来五周年祭。连日来,日本各大媒体纷纷推出长篇系列报道,或追悼逝者,或慰藉遗属,或反思当年的处置措施因何失当,或感慨未来的重建之路何其艰难。在这些连篇累牍的报道中,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所造成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及其对民众健康的影响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近日在针对福岛县民众所进行的舆论调查中,对于“是否对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将会给自己及家人造成影响而感到不安”这一问题,有21%的受访者表示“感到非常不安”,有47%的受访者表示“感到一定程度的不安”。此外,有42%的受访者“非常担忧”在对核反应堆进行废弃操作过程中会发生重大事故,另有43%的受访者对该问题怀有“一定程度的担忧”。 由此可见,尽管这五年来日本政府相关部门及各大媒体一直在不遗余力地试图消除人们对事故产生的核辐射的恐惧,但却收效甚微。公平地讲,这一方面固然是人们对有关核辐射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理论认知水平有限所致;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及东京电力公司在福岛核事故后续处理过程中措施不力、进展迟缓,无疑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担忧。 在医学上,人体遭受核辐射的情况大致可分为直接受到体外放射性照射的“外部辐射”和因呼吸、饮食而进入人体内部的放射性物质所引起的“内部辐射”。但无论是“外部辐射”还是“内部辐射”,想要弄清福岛核事故所泄露的核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具体影响仍十分困难。 首先,尽管大量科学实验和现实案例已经表明,过量的核辐射与癌症等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对于究竟会引起哪种疾病、会导致何种程度的疾病等具体相关问题,目前世界上还缺乏具有权威性的研究成果和实验数据。 其次,癌症等疾病的成因极为复杂,以目前的科学水平和检测手段,人类还无法准确地区分出某种疾病到底是由于过量的核辐射所引起,还是由诸如基因遗传、生活习惯等其他原因引起。换句话说,即使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某些工作人员或者周边某些居民在核事故后罹患癌症,也无法确定该病就是由核辐射引起的。 福岛核事故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灾难。如果说当面对没有先例的非常事态时,日本政府及东京电力公司在事故发生之初,在相应的处置措施上出现种种失误和疏漏尚属情有可原,那么,当事故已经过去整整五年,对该事故的后续处理仍然进展迟缓,日本政府及东京电力公司恐怕就难辞其咎了。 这五年来,日本民众隔三岔五地在各大媒体上看到日本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东京电力公司又针对福岛核事故的后续处理工作讨论了新政策、制订了新方案、研究了新措施、提出了新办法等好消息。然而,往往过不了多久,人们就又沮丧地看到这些新政策和新方案搁浅、新措施和新办法无效的坏消息。从有“地下冰封长城”之称的“冻土遮水壁工程”不断出现意外,到变形金刚般科幻的遥控机器人反复出现故障,从成百上千吨高浓度放射性污水一次又一次被或有意或无意地泄漏至大海,到计划将持续长达40年之久的核反应堆废弃作业,无论是灾区的受灾民众和全体日本国民,还是全世界关注福岛核事故处理进展的相关领域专家和媒体工作者,早已无奈地习惯了日本政府及东京电力公司的拖沓和低效。 五年前,天灾人祸之下,福岛沦为“辐”岛。如今五年过去,核辐射的阴云何时才能散尽,令人望而生畏的辐射之地何时才能恢复往昔幸福家园的模样,人们依旧等待着日本政府的答案。 (本报驻东京记者 谢宗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