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顶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有更合适的国家可以戴”。 “航行自由并不等于横行自由。” “历史终将证明,谁只是匆匆过客,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 在3月8日的“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记者会上,中国外交外长王毅妙语连珠,以得体的回答和强硬的姿态再次回应了中外记者的犀利提问。当天的记者会上,总共提出了18个问题,涉及朝核危机、南海局势、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等各个热点。在眼下半岛剑拔弩张、南海摩擦不断、中美虎视眈眈、中日冷若冰霜的外交局势下,王毅外长的这次记者招待会可谓给各方亮明了态度,表达了中国的决心。 记者会召开之后,观察者网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问题专家金灿荣,从热点入手,深度解读王毅外长在记者招待会上的回答。在金灿荣教授看来,中国在处理国际争端时比以前更有底气,更有信心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未来无论是朝核问题还是南海局势,都会紧张一段时间,但不存在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至于中美关系,美国人对中国依旧有疑虑,甚至怀有种族主义歧视,但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强大,秉承实用主义的美国最终会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给予中国应有的尊重。】 3月8日两会期间,王毅外长召开记者会,犀利回应中外记者提问 观察者网:在8日早上的记者招待会上,朝核问题成为关注焦点,王毅外长给出的回答非常明确:“不能一味迷信制裁和施压,只要有利于把半岛核问题拉回谈判桌,我们都持开放态度。”这和上次我们采访您时提到的观点是一致的。制裁已经一个星期了,各方的反应还算平稳,这是不是个好兆头,意味着朝核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金灿荣:目前还不好说,因为王外长当天上午的讲话是:“制裁是必要手段,维稳是当务之急,谈判是根本之道”。联系到2月底他在华盛顿CSIS的警告,下面两个月可能很紧张。短短两个星期,两次警告,再加上朝鲜这几天的表态非常强硬,可以看出中国对局势会不会失控还是隐隐有担忧的。 目前制裁已经达成协议了,下面就是逐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风险控制。上次我们也谈到了,这次朝核危机有三个变量比较突出:第一,北方领导人是个80后,他能不能控制局面现在不是很确定;第二,南方“冰公主”朴槿惠能不能保持克制,也是没有把握;第三,美军和白宫的协调会不会有问题。 原来我们一般认为美国制度很成熟,在军政关系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在看来不能这么大意。第一次朝鲜战争时,麦克阿瑟将军和美国杜鲁门政府是有矛盾的,最终杜鲁门政府解除了他的职务;越战期间美军前线部队做了很多违反法律的事情,和政府的意见是不一致的;再到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很显然也存在着前线指挥官和后方政治家的矛盾。最近在南海问题上也看出来了,军方和白宫的步调也不是完全一致。那么有了这三个变量:北方80后的任性、南方“冰公主”的任性、美国军方的任性,同样是强硬对强硬,擦枪走火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这也是王毅外长提出维稳优先的原因吧。 观察者网:在回答记者有关朝核问题的提问时,王毅外长回应称:“中方不会坐视半岛稳定受到根本破坏,不会坐视中方的安全利益受到无端损害。”这话是讲给谁听? 金灿荣:应该说这话是讲给相关各方听的。中国的政策和正常大国一样,多数时候当然以国内利益优先。新中国早期意识形态考虑比较重,但今天的中国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代国家,凡事都会从国家利益出发。过去我们在表达的时候可能不是那么清楚,这次我们大声说出来了,因为现在中国维护自己利益的能力比以前强了,当然也和现在领导人的执政风格有关,一个力量、一个心态,使得我们能够有底气说出来。这更符合现代国家的风格,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新现象。 具体到朝鲜半岛问题,王毅外长的回应当然有针对朝鲜的含义,因为朝鲜做的这一系列动作是不符合国际社会一般原则的,而且从我们中国的角度看,也不符合各方的利益,包括朝鲜本身的利益。朝鲜通过发展核武来寻求各方面的突破,实际上是没有效果的,朝鲜今天的安全形势并不比1992年以前好,国内各种情况反倒更困难,通过拥核来摆脱困境是南辕北辙。而且这也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所以我们依据自己的利益要反对朝鲜拥核,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反对美韩借此过度反应,比如借朝核危机在半岛部署萨德系统。依据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价值观,朝鲜的行动不对,美韩过度反应也不对,这大概是这次王毅外长大声说出不允许中国利益受到损害的背后原因。 观察者网:另外有记者提到,一旦发生战争,中国会不会再来一次“抗美援朝”。对此王毅外长回答到:“中国既重情义,也讲原则。……朝鲜要谋发展、求安全,我们愿意提供支持和帮助。但同时,我们坚持半岛无核化的立场毫不含糊。”您认为会存在再一次抗美援朝的可能性吗? 金灿荣:王毅外长实际上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他还是强调:“无核才能和平,对话才是出路,合作才能共赢。”另外重申了我们的具体思路,弃核谈判、停战协定与和平条约的转换同时进行。因为中国现在看到,朝鲜半岛还是打不起来的,首先朝鲜没有能力打,它打就是自杀行为,第二,大国一致不愿意打。所以我想不存在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这样好像也没有第二次抗美援朝的必要。但是前面我们也讲了有三个变量,所以小规模擦枪走火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不过就是出现这个情况,各个大国包括中国也会想办法把摩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中国现在也更有能力来应对危机,真出事了中国肯定不是最后的输家。 目前参与各方都是比较理性的,都在考虑自己的利益,只不过现在各方利益要求差距比较大,因此协调难度也比较大。再加上现在半岛双方的游戏方式不是经济摩擦,比如像美国制裁中国那样,或者在人权问题上指责我们,或者派军舰到南海上秀一秀。半岛双方的游行形式比较危险,直接是大兵压境互摆pose,基本处于战争边缘,所以危险性比较大一些,但还是这个判断,总体来讲双方从利益角度来看没有必要打,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观察者网:8日早上记者招待会上另一个焦点就是南海问题了。其中CNN记者的提问最引人关注,王毅外长毫不客气地也予以了回击。就在两会进行的同时,美国在南海依旧动作不断,您之前也提到过,中美在南海问题上分歧依旧,在“非军事化”的问题上,恐怕是中美“各说各话”的局面。中美在南海问题上是否会长期维持这种分歧和对抗的局面?又怎么能打破这个死循环,让彼此不再“各说各话”? 金灿荣:南海问题我估计还会紧张一段时间,但最终会平静下来,中国也将是最后的赢家。王毅外长在记者会上也讲了,“历史终将证明,谁只是匆匆过客,谁才是真正的主人。”这话就很霸气。从历史、法理上来看,我们在南海的主张有依据,当然更关键的是,南海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物理上最终掌控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但一段时间内美国肯定是不服的,必然要闹一闹。所以未来我们会看到南海在一段时间内依旧处于紧张局势,但是可控的。再有个五年,我们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会比现在强大很多,那个时候美国绝无胜算。所以从理性分析,最后在南海问题上的力量对比对我们应该是有利的,这也是王毅外长讲这个话的底气吧。 但“各说各话”的状态我估计还会持续很长时间,中美之间在接下来几年会有一些冷对抗,美国会不断秀肌肉,挑动东盟国家与中国对抗,但是只要我们这边稳扎稳打,稳步推进我们的军事存在,最后出现的力量对比对中国是有利的。挑战会一直在那儿,还有可能尖锐化,战术上未来五年我们要好好应对,战略上我们要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