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央厨房·锐评】“真人秀之争”,可漫议别谩骂 两会,是代表委员履职参政的重要平台。因此,代表的建议、审议,委员的提案、讨论,都是很有价值的“富矿”。有的成了“民生富矿”,有的则成了“新闻富矿”。这两天,有关卫视频道真人秀,曹可凡代表的观点成了“新闻富矿”的一部分,引发不小的争议。 “卫星台不能变成真人秀电视台,新闻、文化应当留有一席之地。”曹可凡代表希望通过制定规则来引导节目制作的导向。与此同时,另一种声音说,“为什么让艺术行为规范化、整齐化?”一个议题激起千层浪,这本是好事,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各方声音来讨论,如何让文化艺术产品更精致,更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有的文化节目如何更好地取精去糟,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舆论场上又出现了另一种“杂音”。他们可能不同意某些观点,不愿就事论事地讨论问题,而变成了谩骂和人身攻击,一些不雅的词汇频频出现,不免有失风度。正如一名网友留言,“不应该说粗话,不应该有人身攻击性语言,有失水准”。 其实,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主流是理性的。面对一个有充分探讨空间的话题,正反双方到底是在理性对话还是在蛮力撕扯,到底是站在自身立场各说各话还是站在观众受众角度说话,恐怕既不是几句攻击就能盖过去,也不会因为知名度高就支持率高。画好同心圆、找到共鸣点,才是争辩的题中之义。 言论自由不是言论攻击自由,网友和观众们真正期待的是高质量的电视节目、高品质的文化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大代表履职建言,正提供了一个探讨的契机。在代表敢发言、敢代言的同时,网友可以借助相关议题形成理性讨论的氛围。最终,把好的电视文化产品端给老百姓,把有文化教育内涵的电视节目呈现出来,才真正有价值、才能实现共赢。
友好提示:本文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