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孩发“炸弹”表情被查 “表情包”要慎用?
美国一名12岁女孩在社交媒体上使用“手枪”、“小刀”和“炸弹”等表情符号,被解读为意图威胁学校,可能面临刑事指控。这桩案件给美国法院判案带来新的难题:在判断是否存在威胁时,如何看待含有暴力信息的表情包? 若刑事起诉不合理 温俊华:就本案来说,我认为若单凭几个小刀和手枪的表情起诉有些牵强。虽然小女孩发出了威胁,但威胁背后的动机,执行意愿还有能力呢?针对一名12岁的孩子,这些因素在调查时应该比较容易弄清楚。 而且,因为孩子只有12岁,调查、沟通、解决问题应该尝试在学校层面完成。直接把小孩推到法庭,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比较负面的影响,说不定还会增加仇恨。 王希怡:涉案女孩去年年底已经在未成年人法庭出席听证会。听证会未向公众开放,我判断应该不会对这位女孩提出刑事起诉。警方当初根据信息追查来源,估计也没想到揪出来的是一个小女生,但是既然揪出来了,也只好按规定走司法程序举行听证会,决定是否提出刑事起诉。 黄茜:12岁的女孩是否有实施暴力的意图,单单从emoji表情判断,显然是片面的。发一枚炸弹的emoji表情,是否就意味着发送者要实施恐怖行动?我觉得,大多数情况下,不要过于认真,甚至“过分解读”。 执法当局草木皆兵 王希怡:闹出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与美国的“特殊国情”有关:美国的校园枪击案太多,无论是政府、学校还是普通民众,都有点成为惊弓之鸟的态势。 温俊华:因为美国本土的袭击案件,包括校园枪击事件呈上升趋势,不排除学校和警方特别重视此类袭击威胁案件,这也是预防恐怖袭击上的一种“先发制人”。 黄茜:美国是否对潜在的暴力威胁存在“草木皆兵”的心态?如果是,那么女孩很可能成为对暴力威胁过分恐惧的大氛围的牺牲品。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存在校园霸凌的背景。被控的女孩既有可能是校园暴力的实施者、即威胁他人者,也有可能是潜在的受害者、只是使用强势的表情符号来宣布“我不是好惹的”。 王希怡:表情符号作为对传统文字的补充,一方面能够克服一些语言障碍,为更多人所读懂;另一方面也能展现更丰富的感情色彩和言外之意,所以无论大人小孩都爱用。去年当选牛津年度词汇的就是一个“喜极而泣”的表情符号,足见其影响力和流行程度。 黄茜:emoji即“表情符号”实在是太流行了,尤其在西方社交媒体和即时通信工具上。就我亲眼所见,热门社交网站上,很多帖子可以只发照片和emoji表情,就表达了发帖人的意思,甚至不需要文字;朋友之间的通讯,常常可以用emoji符号表现一些不可言传、但是“你懂的”心情。 表情符号“双刃剑” 温俊华:回到中国,表情包也特别火,暂时没有听说有人因使用表情包惹上官司的,但滥用还是会惹上麻烦的,早前好像就有一位明星滥用表情包被批评了。另外,我们很多表情包都是基于明星或普通人的肖像改造的,这会否涉及侵权问题?如果表情包的使用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或造成了不那么好的效果,对自己造成了困扰,可否采取法律行动呢? 王希怡:值得提醒的是,对同一个表情符号,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比如牛津年度词汇那个“喜极而泣”的表情,很多中国网友则理解为“哭笑不得”。简单说,表情包也是“双刃剑”,有时能促进沟通效果,有时却会造成误解,甚至惹出大麻烦。 黄茜:其实已经有专家指出,不仅emoji表情包,包括语言本身就是多义的。也就是说,在不同的语境中,在不同的谈话对象中,语言和emoji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就像我们中文网聊的“呵呵”,可以表示礼貌回应,可以表示“无语”,也可以表示嘲讽。英文聊天中,很多人认为‘interesting’(意为“很有趣”)其实表达的是“真无聊”。仅凭一个词来判断意思,或者根据一个符号判断是相当危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