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团结人民 鼓舞士气 人民情怀稳脚根 □主持人:本报记者 李雪昆 对话人:南京电视台专题部主任 张建宁 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曹曦晴 主持人:“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是强调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加油鼓劲。我们的媒体也一直在这方面努力着、践行着,之所以再次强调,对于当下的媒体环境有着特殊的意义。 张建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伟大的中国梦,需要全中国人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这一圆梦过程中,道路曲折、困难重重,犹如攀登高峰,气可鼓不可泄,“团结人民、鼓舞士气”,这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因此,要让我们的笔、我们的镜头、我们的声音起到团结人民、鼓舞士气的作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让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攻坚克难、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发挥出巨大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得以实现。 曹曦晴: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要坚持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只有坚持与群众站在一起,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我们的新闻舆论工作才能达到团结人民、鼓舞士气的作用,我们的新闻作品才会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主持人:这八个字要求我们的媒体要通过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做好正面宣传,我们的媒体在实践工作中肯定会有一些思考,这其中有些是对不足的认识,有些是对经验的总结。 张建宁:我们南京电视台专题部一直以生产文献纪录片见长,在业内也有比较好的口碑,长期以来,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根弦一直没有放松,创作出一批优秀的弘扬主旋律的纪录片作品。然而,过去在思想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譬如:比较欣赏一些独立制作人反映“边缘人”、反映“游民”、反映阴暗面的纪录片作品,比较热衷国外一些电影节的评比,比较认同西方评委的眼光,羡慕那些展现中国阴暗面而获得大奖的纪录片作品等,忽视和看低我们自己的弘扬主旋律、团结人民、鼓舞士气的作品。认识上的模糊导致行动上的迟缓,从而阻碍了正面的优秀纪录片作品创作能力的发挥。 曹曦晴:每年春节一过,湖北广播电视台就会推出《与打工者同行》这一大型采访活动,派出年轻的记者一起外出,与农民工同行、同吃、同住,陪农民工找工作,亲身体验他们旅途的艰辛、求职的困难、在异乡工作和生活的现状。这也成了锻炼记者综合素质、培养“脚板记者”的优良传统和有效途径。虽然这是记者普普通通的采访工作,但在我看来,这却是团结人民的实践,而这种实践我们还会更加深入并拓展广度,媒体人传达的这种积极信号正是与人民打成一片的显示呈现。在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交往过程中,我们能够更好地把党的精神潜移默化地传达给群众,从而在朋友般的交流中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 主持人: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这要求我们必须结合自身媒体实际,把脚步向基层扎得更实、更深。唯有如此,我们的本领才会真正大起来。 张建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引导人民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明确了“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尤其是纪录片工作者的行动方向,澄清了过去在思想上的一些模糊认识,清晰地意识到我们手中的笔、肩上的摄像机对准的应该是广大人民,为他们鼓劲,为他们讴歌。我们在学习中提高了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策划了一批弘扬主旋律的纪录片项目,结合今年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等时间节点,力争推出多部精品力作,为“团结人民、鼓舞士气”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曹曦晴: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走转改”绝不是一次华丽的演出或者特别的作秀,它应该如同空气一般时刻陪伴着我们的呼吸。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除了记录那些动人心弦的感性火花,还要用头脑去审视我们身处的大时代,用专业的素养去观察、去剖析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真正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