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线还挂在周先生的电动车前挡风玻璃上 电动车前固定住肉,以30公里的时速撞上风筝线,肉上面有明显痕迹 风和日暖,又到了放风筝的季节。然而细细的一根线,却暗藏“杀机”。昨天中午,南京一位市民在骑车经过长江大桥时,险些被迎面飞来的一根风筝线 “割喉”。他的电动车挡风玻璃,则被这根细细的尼龙绳切出了左右各一厘米的口。而现代快报记者经过实验后发现,尼龙质地的风筝线在绷紧的状态下会变得异常锋利,甚至可以直接“砍瓜切菜”。 现代快报记者 王煜 王益/文 徐洋/摄 危险 风筝断了线,市民险被“割喉” 昨天中午12点左右,市民周先生骑电动车经过长江大桥时,险些被一根风筝线“割喉”。 当现代快报记者见到周先生时,他还没有从惊吓中缓过神来。在周先生的电动车上,记者看到,前挡风玻璃被一根细细的棕色尼龙绳“横切”。尽管挡风玻璃有四毫米左右的厚度,两端还是被这根线切出了各一厘米的口,而整根线则绷紧了贴在玻璃上。 周先生告诉记者,中午12点左右,自己骑电动车经过长江大桥时,突然被一根风筝线“绊”了一下。“当时我车速30码,这根线迎面就朝我过来,吓得我赶紧刹车。”记者注意到,由于线比较细,很难被发现。而当时周先生脖子的高度与这根线的高度在同一水平面上。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块挡风玻璃,周先生很有可能因此受伤。 记者发现,在大桥公园、玄武湖公园等地,放风筝的市民还不少。而这些风筝放飞的热点地区附近,人流量都比较大。由于风筝线在空中都处于绷紧的状态,如果飘在空中的风筝断了线,就很有可能迎面撞上路人。 探访 风筝线轻松割断了尼龙绳 对于风筝线存在的隐患,放风筝的人怎么看?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在玄武湖公园找到了有十几年放飞经验的谢师傅。 记者注意到,谢师傅正在放飞的一只风筝,展翅有2米多,而线则有几百米长。“今天这么大的风,手上相当于拉着十几斤重的东西。”谢师傅说,这就要求风筝线有足够的韧性和强度。记者将差点割到周先生的风筝线,和谢师傅手中的风筝线对比了一下,发现很相似。谢师傅说,他手里的线叫“苏27”,是滑翔伞专用的,比普通的风筝线更“锋利”。记者拿尼龙风筝线,在放飞中的“苏27”上一划,尼龙绳就断了。 谢师傅还告诉记者,一般放风筝要求风力最好在4-5级,这就要求手上有数,不然一不小心就会伤到自己或其他人,“你看手套上的磨损都是被风筝线割的,一个多月就要换一副。放风筝要尽量避开人多的地方,手上控制不住了,就马上收起来,不然就会伤到人。” 实验 小小一根风筝线,真的有如此大的威力?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买来猪肉、黄瓜、胡萝卜和尼龙风筝线,通过电动车模拟周先生的行动轨迹,实地进行了一次实验。 实验场所:南京市长江路小学 实验物品:猪肉、黄瓜、胡萝卜 实验过程: 第一步:在学校操场的球门上系上风筝线,高度和电动车的车头位置持平,收紧线,使线绷紧; 第二步:驾驶电动车,以30km/h的速度,朝球门开去 实验结果 猪肉 风筝线嵌入肉里 这一过程其实是在模拟周先生骑车撞上风筝线的情况,为尽量相似,记者重复了三次,结果发现,第一次肉被割出了一道4厘米左右长、2毫米左右深的口子,并且看起来风筝线曾经嵌入到肉里面。第二次勒痕稍浅,但仍有三四厘米长,可以看出明显的凹陷。 实验中,因为风筝线起初是绷紧状态,电动车撞上去后,风筝线三次都被撞断了,第三次断裂的线因为惯性,往上弹起时,将肉块边缘的肥肉刮了下来,在记者身上留下了一片肉沫。 黄瓜 被切“飞”半根 记者在附近的菜市场买来一根新鲜黄瓜。随后,用胶布将黄瓜的底部固定在电动车的前部,顶端向上露出了约8厘米。在确认黄瓜不会松动后,实验开始了。记者骑着电动车,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迎面撞击绷紧的风筝线。只听一声清脆的“啪”,随后一截绿色的物体向前飞出,原本固定好的风筝线也随之绷开。 记者走近后发现,绑在车前的黄瓜,只剩了下半部分,而上半部分早被“弹”出了三米多远。黄瓜的“切面”光滑规整,就像是用刀切开似的。 胡萝卜 有明显的划痕 相比于质地比较松脆的黄瓜,面对“锋利”的风筝线,胡萝卜的表现怎么样呢?换好了新的线后,现代快报记者再次进行了实验。 按照与之前相同的步骤,记者将一根胡萝卜固定在了电动车的前部。随后,记者再次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向着风筝线的方向撞去。胡萝卜正面接触线的部分,被割出了一道明显的痕迹。这道痕迹长约3厘米,被划开的部分向外翻开。 实验结论 风筝线杀伤力不亚于刀 通过三组实验,记者发现,即使以每小时30公里左右的速度撞击绷紧后的风筝线,被撞击物体表面也会留下明显的损伤。从一些创口的切面看,这种损伤并不亚于刀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