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讯(记者马金凤)昨天,北京市“十二五”期间卫生计生数据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由2010年的80.81岁增长至2015年的81.95岁,北京市户籍居民健康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昨日,北京市“十二五”期间卫生计生数据公布,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由2010年的80.81岁增至81.95岁,孕产妇死亡率一直控制在12/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2010年的3.29‰和4.16‰下降至2.49‰和3.09‰;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大幅度下降,由2010年的828.5/10万下降至498.95/10万,下降39.8%;北京市户籍居民健康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此外,数据还显示,2015年,北京市居民总死亡率为6.42‰。全市居民前十位死因疾病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传染病,占全部死因的94.88%。 在卫生总费用中,北京市对卫生支出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政府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为8.23%,比上年增长0.25个百分点。卫生总费用来源中,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比为17.42%,较上年下降0.98个百分点,提前实现规划要求的低于25%的目标。人均卫生总费用7411.41元。其次,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高,2015年底,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为10425家,比“十一五”期末增长9.4%,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从2014年的9.97人增长到2015年的11.8人。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2015年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达到6596万,比“十一五”期末增长35%,占总诊疗人次的28.25%,为392万户、840万人提供了家庭医生式服务。 名词解释 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和人的实际寿命不同,它是根据婴儿和各年龄段人口死亡的情况计算后得出的,是指在现阶段每个人如果没有意外,应该活到这个年龄。人均期望寿命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