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4日讯(记者 刘芸曼)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就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进展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冯俊在会上表示,政府在保障房和棚改安置房选址上,要做到综合考虑医疗、教育、就业、出行等因素,所涉范围大,难以短时期内完善,不方便的情况还需百姓理解。 针对保障房和棚改区选址偏远的疑问,冯俊解释,主要原因是在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配置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选择相对城郊的地方建设。要解决这种情况,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公共交通要跟上。 冯俊表示,作为城市政府在考虑保障房和棚改安置住房选址的时候,一定要把医疗、教育、就业等等因素综合考虑。国务院25号文件也提出棚户区改造的安置住房要方便老百姓就医、就学、出行,要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有个理解过程,基础设施是大规模投资,涉及到集聚效应,很难一个月、两个月或者半年时间完善起来,可能一小段时间搬到比较远的地方生活感到不方便。老百姓既要反映生活不方便的情况,有时候也需要体谅政府做一件事情需要一个过程,两方面结合起来。 至于一些地方把保障房盖到乡村的情况,冯俊也做出了回应。他表示,从政策上来说,保障性住房实施范围是城市和镇。但城乡公共服务要一体化、均等化,农村要发展,最重要的考虑是教育、医疗,教育、医疗要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医生下去。教师、医生都不去边远县城、农村怎么办?让他们在那里待住就要给他们住房,有些地方做了尝试,给一些医生和老师盖了公租房,这样的模式可以暂时先看看,不作这样做不对的结论。因为农村的发展如果没有教育、医疗的发展作保障,就很难改变农民公共服务的条件。 (责任编辑:杨斯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