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说法称,孔子设坛讲学,弟子敬之以“束脩”,就是十条干肉。浙江温岭一中学的开学典礼也用到了肉,不同的是,这些肉是学校奖励给45名优秀学生的“奖学金”,学校称是为了让家人分享孩子的喜悦。(2月28日人民网) 浙江温岭这所中学,今年已经是第三次用发猪肉的办法奖励学生,他们将采买好的肉按5斤、3斤的标准提前称好,用以奖励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同学,每年是45名左右。所以会坚持三年,一定有其“坚持”的道理—— 其一,用猪肉代替奖金,营造出融融的暖意,尤其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更有了别样的快乐。试想,当一家人分享孩子用勤奋换来的成果,该是何等的惬意与喜悦。而孩子,也会受到“成就感”的再次激励,成为继续奋斗的动力。 其二,发现金固然可以让获奖者各取所需自由支配,但那点钱(一等奖50元,推算二等奖也就30元左右)一旦汇入家庭收入,就会被稀释淹没,冲淡了奖励的价值,远抵不上几斤肉产生的影响。家长称赞这种奖励“非常接地气”,就是由衷地赞美和肯定。 其三,分享快乐,就会让快乐更快乐,产生“二二得四、四四十六”的几何效应,而钱似乎就没有这种功能。有位孩子的爸爸用两斤半烧成红烧肉,另外一半送给了亲戚。还有些学生专门送去孝敬爷爷奶奶。这种场景,是不是更加感人、更加温馨呢?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束脩”礼仪。学生与教师初次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这就是“束脩”的来历。而“束脩”也成了拜师礼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拜师时学生先向老师鞠躬,然后奉上“束脩”,这样,孩子才算正式入门。据说,孔子当年就规定以“十条腊肉”作为“束脩”。这种仪式,其实就是(学生)敬重与感恩(老师)地表达。 如今,浙江温岭这所中学活学活用,将肉反其道而用之,结果用出了新意,收到了奖金不易收到的效果。表彰奖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活动,但怎么奖才能使奖励效益最大化,放大自豪、激励的能量?这可是值得探究的问题。但愿上述事例,能给我们一个举一反三的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