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健康 旅游 时尚 文化 体育 区块链

时局

旗下栏目: 广东 国内 国际 时局 理论

八问两会新闻发布:能否成为新闻“富矿”?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3-11

  围绕两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记者会,以及每年的压轴戏——总理会见中外记者,都是媒体获得信息、公众了解政策的重要平台。这些活动从什么时候开始举行,有什么样的运行规范,如何选择参与者……还有,记者获得提问机会真的有绝招吗?

  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两会新闻中心,全方位解读两会发布会、记者会的方方面面,和读者一起走进新闻背后的新闻。

  1问:两会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会的传统是从何时开始的?当时出于什么样的考虑?第一任新闻发言人是谁?

  答: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举行新闻发布会,始于1983年6月召开的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当时考虑是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了解中国人大和中国政协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两会首届新闻发言人分别由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副秘书长曾涛和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副秘书长孙起孟担任。从那时起,每年两会召开之前,都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有关新闻,并回答记者提问,延续至今。

  2问:总理会见中外记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1988年召开七届人大一次会议。4月13日下午,大会闭幕后,应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曾涛的邀请,新当选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和副总理姚依林、田纪云、吴学谦,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400多名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自此,在全国人大会议结束后,由国务院总理会见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的传统延续下来。

  3问:两会期间,新闻中心还会组织若干场记者会,每场记者会的主题和邀请对象是怎么考虑安排的?

  答:两会召开记者会的传统与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差不多在同一时期。最早只是由外交部长召开一场记者会,向国内外媒体介绍我国外交政策。随着两会的进一步开放、透明,记者会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财政部、发改委、人社部等国务院各职能部门负责人都相继加入到记者会中来,直到现在还不断有新的部门和新的领域加入进来。

  今年两会期间,除继续邀请总理会见中外记者,还将举办19场记者会,其中15场为人大记者会,4场为政协记者会,外交部、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环保部、人民银行等部委主要负责人出席。

  4问:召开记者会都要做哪些准备?部委参与的积极性怎么样?

  答:每年两会前4个月左右,两会新闻报道组就已经开始了记者会的准备工作。工作人员要与国务院各部委反复协调沟通,询问部委是否需要在两会期间发布相关工作信息,回答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有的部委比较积极,乐于参加记者会。

  5问:谁是记者会的常客?今年会有哪些“新面孔”出现?

  答:纵观30多年的记者会历史,外长记者会始终是两会期间的传统项目。近年来,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也成为记者会的常客。今年两会期间,记者会又迎来一些新面孔,包括教育部、交通部、住建部、国资委等。尤其是将于3月12日下午举行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记者会,新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将首次公开亮相回答记者的提问。这已经引起了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6问:人大记者会和政协记者会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答:相较于人大记者会通常邀请国务院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会,全国政协记者会则更加注重建言献策,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就一些热点话题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3月6日,全国政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记者会,邀请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陈锡文以及全国政协委员易纲、常振明、许家印就“十三五”经济发展问题回答记者提问。从提问情况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央行货币政策是最受关注的话题。在9日进行的全国政协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黄洁夫、李卫红、刘长铭等都有十分精彩的发言,也成为媒体热议的焦点。

  7问:发布会、记者会能否成为两会新闻的“富矿”?

  答:随着海内外对两会关注度的持续高涨,记者会也成为信息发布、沟通交流的重要场所。受访者的一言一行都让记者们恨不得拿着放大镜去逐字逐句审视。

  比如,3月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受邀参加“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记者会。记者会尚在举行,一些“金句”就已经风靡网络。“南海军事化这顶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有更合适的国家可以戴”“航行自由并不等于横行自由”“对于这样一场走了调、变了味的所谓仲裁,中国恕不奉陪”等等,让现场媒体感到收获颇丰。

  外媒对这场记者会的评价也颇高。法新社刊发了题为《中国维护作为外交大国的影响力》的文章,认为王毅在记者会上坚定地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同时也表明中国的崛起对国际秩序没有威胁。《联合早报》则指出,王毅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公正、讲道义、有诚意,以及维护和平的新型强国的形象。

  8问:主持人选择记者提问有什么规律吗?怎样才能成功获得提问机会?

  答:随着参加记者会的记者越来越多,如何获得主持人的青睐,得到宝贵的提问机会,也成为一项必修课。据曾经担任过记者会主持人的人大新闻局负责人介绍,主持人选择记者遵循着平衡的原则:境内媒体和境外媒体要适当平衡,前区、后区、左边、右边、中间的记者要适当平衡,男记者和女记者要适当平衡等等。“记者的着装和熟悉程度,对于在记者会上获得提问的概率没有关系。”

  尽管如此,一些曾经表现优秀的记者还是更容易获得提问体会。“记者提出的问题往往反映出对这个话题的熟悉程度。”这位负责人表示,有些记者做足了功课,一开口就让人很佩服,部委负责人更愿意回答这类具有专业视角的问题。“而有些记者泛泛而谈,甚至与记者会主题离题万里,这样的提问等于浪费了一次宝贵的机会。”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郭军代表:

  两会期间的记者会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坦诚务实的态度。回答记者会的无论是部长官员,还是委员代表,都能用准确的事实、详实的数据、切身的感受和感人的故事来说话。不绕弯子、不兜圈子,不回避敏感话题、不遮掩存在问题。热点问题在这里都能得到解答。直面敏感问题,回应社会关切,这也是新闻发布会的应有之义。两会集中的新闻发布会含金量十足,但仍不够“解渴”,还应建立信息发布的常态化机制,让开放透明的力度不断加强。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王亚非代表:

  近年来,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也在不断的变化。首先是事先预热、准备更充足了。从发言人的回答上能够感觉到事先做了很多功课,各个政府部门、相关机构都会就热点关注问题进行更多的梳理准备。此外,发布会内容传播的活跃性、及时性也比以往更强了。希望未来的记者会能更充分地利用新媒体优势,增强与网民的互动。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提问也可以更有针对性,不必就所有问题面面俱到。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建军委员:

  今年国内国际形势都比较复杂,大家都希望能够获得权威的解读和声音。两会的记者会都有针对性地对一些热点问题解读,主动答疑解惑,有效地引导了舆论,堵住了谣言,凝聚了民心。参加记者会的无论是官员还是专业人士,回答都非常接地气,实事求是,正视问题,直面难题。今年两会,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报道上相比于过去,花边新闻少了,主流问题的关注更多了。媒体的作用不可小视,如果只是炒作、吸引眼球,那只会让人一笑而过,并没有解决问题,只有当下存在的问题,才是媒体真正应该关注的话题。

  记者 何 璐 朱少军 钟自炜 孙 振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尧网所有发布文章由用户提供,与本网无关。发布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xinyao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