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成为网络热词,诸多考生想通过这座“独木桥”,迈向成功。然而,进入艺术院校后,他们毕业时面对就业,又有多少胜算呢? 艺考大军 艺考考生 艺考学生 中新网3月11日电 这段时间,“艺考”成为网络热词,诸多考生想通过这座“独木桥”,迈向成功。然而,若进入艺术院校后,他们毕业时面对就业,又有多少胜算呢? 带着疑问,中新网记者查看了《北京电影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现2015年该校681名毕业生中,从事自由职业的学生有335人,最终签下劳务合同的人数总和只有35人,人数甚少。另据《中央戏剧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年度质量报告》显示,该校2015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77%,但表演系毕业生从事自由职业的比例则为41%,导演系更有53%,比例较北影高。 艺考到底有多热? 教师:多数人报考为避高考竞争 综合报道,前段时间,2016北京电影学院报考人数以30400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表演学院在计划招生人数缩减5个名额(2015年表演学院计划招生人数为50)的情况下,报考人数同比增长了23.7%,共达7631人次(含各考点),报录比为170:1。中央戏剧学院今年专业考试报考总人数为29533人,仅表演系报名人数就高达6819人,该系最终将录取50人。 另外,中国传媒大学2016年共迎来27299人参加考试,其中北京考点有考生21595人,今年该校最火爆的仍然是表演专业,报名考生有4297人,计划招生仅为26人,报录比为165∶1。据北京青年网统计,三所艺考名校今年的招生计划只有1700余人,却吸引了8万多人参加这场“博弈”,堪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引发舆论持续关注。 “单从数据上来讲,这几年应该是一个持平的状态。可是表演、播音专业依旧火热,是因为这种专业通常都是台前专业,并不能够代表所有艺术专业”。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艺术系主任郑月告诉记者,“很多学生报考艺术院校是为了解决高考竞争的问题,因为有的同学在文化课的成绩上不是特别有竞争力”。 中国传媒大学2015届表演系毕业生杨澍则认为,很多人在考试前时候都会有一个演员梦,“我当时就希望我能成为邓超[微博]一样的演员,几乎所有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个模版,我相信所有艺考生在考试前都会这样想的”。 就业率说明了啥? 各方观点: 与最初想象有差距、多数人做幕后 考生要经过层层选拔,才能进入艺术院校深造,经过四年的学习,能够真正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有多少? “毕业以后可能会有将近一半的同学转行吧”,电影学院表演系大四在校生小佳(化名)对记者说,“(但是)这很正常,其他大学的专业依然有很多转行的,只是我们这特殊行业备受关注吧”。在她看来,毕竟演员这个职业很辛苦,有些同学只有真正接触到社会,才会觉得跟自己当初想象的有较大的差距。对于自己毕业的担忧,小佳坦言多少会有一点,但是至少目前她没想过要更换演员这个职业,“换(工作)也不会脱离这个圈子”。 记者查阅了北京市各大艺术院校2015年毕业生就业率,发现虽然各个院校的就业率都高达90%以上,但“自由职业”的比重占得相当大。“就业率这个数据,如果以他们签了三方协议来看,那我觉得可能还是比例偏低的。但我觉得孩子们毕业了之后有一份她自己喜欢从事的工作,有工作所得的收入,并且能够逐渐发展,我觉得我们的学生95%以上的人都没问题”。郑月表示。 而在导演李建新看来,能直接参加演戏的孩子占到7%、8%可能就很不错了,“就我了解,每年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大部分会转行或者做一些幕后工作。也就是说有些毕业的孩子可以从幕后开始做起,有机会再到荧幕前面来。所以我经常建议那些艺考生的家长,报考艺术院校要慎重,一定要想清楚了再决定”。 谈到就业,200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演员邢瀚卿已经在圈内小有名气,他曾主演《麻雀春天》、《我的媳妇是女王》等多部电视剧,“毕业后我也是望着天花板啃着方便面,一步步走过来的”。他表示,“但是今天的市场比起我们那个年代好多了。网剧时代,新生有大把机会实践,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