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7年,沪指再次站上5000点关口。在这个连广场舞大妈都炒股的年代,记者调查发现,愈来愈多的大学生投身股市。他们炒股的钱主要是生活费和父母支持,比例各占一半左右。其中,也不乏找同学、朋友借钱来炒股的,甚至一些人会去找投资公司做配资。一些家长会主动提供资金,支持孩子炒股;一些学校也会组织模拟炒股比赛,鼓励“学习型炒股”。但反对者就指出,炒股不仅会让学生荒废学业,且让人更加浮躁和急功近利,存有赌博性质。 热度四人寝室有两人炒股 6月5日,沪指站上5000点大关,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内,微笑堆在了大二学生阿炳的脸上,这天,他三只股票平均收益6%,赚了近千元。而在阿炳的寝室,四人中有两人在炒股,另外两人蠢蠢欲动。每天K线图的走势,决定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阿泉是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一名大二的学生,从高中开始接触股市,至今已有两三年。大一时阿泉就开始进行虚拟炒股,今年三月,牛市袭来,阿泉再也按捺不住了,向父母要了三万元,开始实盘操作。“父母也很开明,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叫我不要有心理负担,不要在乎盈亏,全当在学习。” 但在阿泉看来,实盘和模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模拟可以大胆地抄底、做T,但实盘分分钟就可能没了几百块。“我现在每天至少要花六七个小时研究股票。早上八点半准时起床‘备课’,看当天重要的财经新闻,再研究个股;下午三点收市后,还要再分析下当天的大盘……”阿泉笑着说,以前整天就是想着玩游戏和找女朋友,但自从炒股以后,游戏不玩了,也没心思去找女朋友了。“我觉得炒股更有意义。” 阿泉自入市以来,收益已超过20%,但他的学习也被耽搁了下来。不过阿泉说,“牛市里随便选只股都能赚钱”的理念口口相传,在近两三个月时间里,班里同学至少有一半人投身股市,最多者甚至拿出了近20万元。“炒股的人太多了,上课时很多人都是埋头看手机。”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系大二学生陈宇也说,炒股对生活学习确实有不小的影响,“上课没法专心听课,时不时要拿出手机看一看。这波牛市改变了很多人,每天的心情都会随着大盘的起伏而波动。”但他也表示,等这波牛市差不多了,自己就会清仓专心学习。 广东地区目前有多少大学生在炒股,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但在全国范围内,日前《新华每日电讯》对“学生军”进行了调查。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1%在炒股,其中26%的大学生投入了5万元以上。 收益有人欢喜有人愁 大学生跑步入股市,肯定离不开外部的支持。在过去的两个月时间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经济学社就和证券公司举行了一次模拟炒股大赛。数据显示,近400名参与学生平均收益超过35%。而排名第一的学生,竟获得了634.91%的收益,堪称“少年股神”。 该校经济学社会长杨文轩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这是学校6年来举行的第5次模拟炒股大赛,往年报名人数都在200人左右,今年达到了近400人,为历年之最。证券公司还专门派人到学校授课,吸引了众多学生。 两个月的比赛结束后,数据显示,参赛同学平均收益率为35.88%,第一名收益率高达634.91%,第二名也有580%。不过,也有亏钱的,亏得最多的收益率为-81.95%。 杨文轩说,据他了解,现在操实盘的同学很多,这点从微信朋友圈可见一斑。在他看来,股市还处在上升阶段,肯定会有更多同学投身其中。不过他也认为,模拟炒股和实盘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希望大家能慎重,毕竟股市有风险。” 在这波牛市中,暴富神话不断传出,“赚钱”成了大部分大学生投身股市的动力。华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孙其从2月入市以来战绩不错,20000元本金已涨到近30000元。 但牛市不是“提款机”,很多“小鲜肉”甚至连K线图都不会看就往里面挤,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一学生阿龙就是其中一个。 阿龙家庭条件并不好,但看到周围同学天天议论股市说能赚钱,他也忍不住了。5月中旬,他找同学借了7000元,加上自己省吃俭用的3000元,总共1万元入市。“初入股市,每天早上开盘时最紧张,一刻不停地盯着手机,涨跌一毛钱都会影响心情。” 阿龙第一次尝到甜头是买入了一只开板的次新股,“我盯着这只股票好多天了,每天都是‘一字板’,根本买不进。后来它终于开板,我重仓买入,当天就从几近跌停的位置翻红,等于赚了一个涨停板。”随后,阿龙更加大胆,买进了另外两只开板的次新股(曲美股份和江苏有线)。谁知道,这两只股连续跌停,阿龙眼睁睁看着60多元买入的股票跌到了40多元。“割肉又舍不得,只能越赔越多。之前的一万多块,现在只剩下不到6000块,不仅还不起同学的钱,接下来的生活费也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