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0日讯 今日,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张世平,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西主委钱学明,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残联副理事长、山西省妇联副主席郭新志做客中国经济网,就“探求养老新模式——医养结合”进行解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如何进一步加快医养结合的发展,怎么样依托社区,发展立足基层的医疗养老服务机构。张世平委员指出,依托社区,发展立足基层的医疗养老服务机构是目前较为紧迫的需求,特别是社区医疗机构应该加快步伐。钱学明委员建议,应该让医院和养老机构一体化,推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者融合。郭新志代表指出,应该加快医养结合的顶层设计,把目前碎片化的养老体系制定完善,加快标准体系的推广。>> 左起:中国经济网主持人卫馨,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张世平,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西主委钱学明,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残联副理事长、山西省妇联副主席郭新志做客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网记者张相成摄 有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由1.78亿增长到2.22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近1000万,同时,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重也由13%增至16.1%。张世平委员指出,随着老龄人口增速越来越快,老年人对生活护理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现在处在未富先老的时期,社会压力会越来越大。 “大家知道过去养老更多是民政部门的事,在农村如五保户、城市像三无老人由民政部负责。现在随着老龄人口的增长显然光靠政府部门不行,更多的是依靠社会的力量,推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时能够把更多的民间资本吸纳到整个养老服务体系当中。”张世平委员说道。 钱学明委员指出,养老最核心是三方面,情感关怀、生活照料、医疗救治。目前体制上养老归民政部门管,医疗是卫生方面管,医保由人社部门管,这种分割十分明显,不能满足目前老年人的需求。特别是医疗救治,很多专业养老机构都不能提供医疗服务,养老院和医院之间是不通的,所以医养结合落实起来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 对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张世平委员指出,养老的发展重心应该放在社区,通过大力构建医养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现在立足于社区的医疗服务中心,本身也承担医养结合的任务,一方面是医疗,一方面是养老。” 郭新志代表认为,目前我国社区还缺乏足够的养老和医疗条件,包括护理人才的缺乏,医疗服务不够便利等问题。“首先是把软件建设起来,用“互联网+”技术,有事按一个按钮,社区医生就可以解决问题。另外经常有医生去社区坐诊,不出社区就可以解决问题。把社区完善好,和居家养老结合起来。”她说道。 钱学明委员指出,养老是产业链衔接很紧密的产业,需要设计一种模式能够满足老年人情感、医疗、护理方面的需求。他提出可以让医院和养老机构一体化,以大型的医院为主体,在社区设立分支机构,以标准化的连锁经营提供医疗服务。“另外也可以把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者融合,让正规的养老机构能够进入到社区,通过在社区的分支机构把医疗和养老的服务送入家庭,让机构、社区、家庭三个一体化。” 张世平委员指出,主体也可以是市场化的机构。只要能为社区提供医疗支撑,能够把服务延伸到家庭,为居家老人提供医疗护理的服务,都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模式。 在谈到医养结合到底应该归属于医疗机构还是养老机构的问题时,张世平委员指出,不论机构名称是什么,最核心的问题是加强融合。郭新志代表也认为,最重要的是由政府引导建立一个标准体系,首先在顶层设计方面做出尝试,例如医疗资源共享,定制的标准体系和医疗价格目录。 而如何推动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融合?张世平委员认为,医养结合必须跟深化医疗体制的改革相结合,管理的模式要有创新。“现在有社区搞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他们经常感到一种困惑,不知道隶属于谁,不知道算谁的,这里要有如何明确责任,科学界定,形成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