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0日讯(记者 郭晓伟)对上市公司股东和股民而言,年报中各项数据指标大幅增长,绝对是毋容置疑的利好。 3月1日,如意集团发布2015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4亿,较上年同期增加97亿元,增长21.31%;实现净利润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46%。 不过,如意集团却因年报多处数据模糊,两天后便收到深交所的问询函;确实,在被问询的11个问题中,多个条目都直指财务数据。 3月8日,如意集团发布公告回复了深交所的问询函。回应中,如意集团把解释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远大物产上。众所周知,早在1999年,如意集团就入手了远大物产52%的股权。今年1月份,如意集团公告称,拟以35亿总价收购远大物产剩余48%的股份。收购预案出台后,便有不少媒体对如意集团披露的数据及部分信息提出质疑。 《证券市场周刊》在一篇报道中称,远大物产主业连年巨亏,而盈利全靠投资收益;在工商信息查询网上,远大物产的大客户工商注册信息难觅踪影;另外,预案中披露的采销数据也是矛盾重重。 面对市场的诸多疑问,如意集团从未做过任何回应。中国经济网记者致电如意集团董秘办,电话也被对方挂断。 如意集团年报引深交所11问 3月1日,如意集团发布年报称,2015年,公司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4亿,较去年同期增加97亿元,增长21.3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46%。 对于公司业绩净利润的大幅上涨,如意集团表示,“主要得益于依托公司强大的现货分销能力和扎实的行业研究能力,公司大宗商品期现结合,套期、套利交易为主的经营模式日臻成熟与完善。” 谁也没想到,这份数据十分漂亮的年报,却因多项数据没说透遭到深交所的问询。 3月3日,如意集团便收到深交所下发的《关于对连云港如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年报问询函》。在问询函中,深交所对年报中数据不清晰等诸多问题进行问询。 上市公司分红上,年报数据显示,如意集团2015年度公司盈利且母公司可供普通股股东分配利润为正,但公司却以上市公司正在实施重组为由,决定2015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深交所要求如意集团给出合理解释。 负债表中,2015年末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金额为1431.28万元,比2014年末15428.64万元减少90.72%;2015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5.15亿元,比2014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3.5亿元增加47.19%。因此,深交所要求如意集团解释问题存在的原因和合理性。 另外,两张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亦存在着问题。如在现金流量表中,2015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97亿元,比2014年度的-1.81亿元增加284.15%,公司称主要原因是本年实现利润增加相应交纳的所得税增加以及本年业务量增加支付的运输装卸费用增加所致。 但是,公司所称的上述两项财务数据增幅并不大,2015年度发生运输装卸费同比仅增加40.67%,所得税费用同比只增加9.32%。在此背景下,监管层要求如意集团就其主要原因是否合理、充分进行说明。 在深交所的11个问询条目中,多个问题都直接指向如意集团的财务数据。因此,也有媒体把这份年报称作是如意集团的“糊涂账”。 如意集团回应问询函 3月8日,如意集团对深交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关于盈利不分红的问题,如意集团在公告中称,“由于公司母公司主要资金已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如果公司2015年进行利润分配,公司在2016年7月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收回资金才能实施现金分红。” 另外,如意集团还表示,为了尽快完成重大资产重组计划,公司2015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拟在重大资产重组计划完成后,于2016年度中期予以现金分红。” 关于2015年应收账款巨额增长的问题,如意集团回应,“2015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大幅增加主要是因为 2015 年公司子公司远大物产销售规模同比增长20.86%,尤其是四季度销售收入增长 36.11%。” 对于投资收益远远高出主业利润的问题,如意集团表示,从实际运营情况看,随着远大物产期现结合的模式的不断成熟、完善,其优势和稳定性不断得以体现,2014年度、2015年度期现结合毛利率分别为 4.4%和 4.2%,毛利率均在 4%以上,相对稳定。 因此,公司认为远大物产期现结合的业务模式是可以持续的,而期货投资是期现结合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以持续的。 35亿收购标的靠期货致富盈利稳定? 其实,今年年初如意集团收购远大物产股权时,市场就提出过不少质疑。 1月19日如意集团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至正投资及金波等25名自然人所持有的远大物产48.00%股权,并向特定对象中国远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募集配套资金。 根据评估数据显示,远大物产截至评估基准日2015年8月31日的账面净资产为6.41亿元,评估值为73.06亿元,增值率为1039.53%。经各方协商,远大物产48%股权作价35.04亿元。收购完成后,如意集团将持有远大物产全部股权。 奇怪的是,远大物产在主业连年亏损的情况下,却能靠财务投资实现整体盈利。公告数据显示,2013年、2014年及2015年1-8月,远大物产的净利润分别为1.56亿元、6.01亿元和5.76亿元,其中“现货业务盈利”分别为-3.78亿元、-9.40亿元、-8.05亿元,“期货及电子交易等衍生品业务盈利”分别为5.96亿元、16.50亿元、15.24亿元。 另外,2010-2012年远大物产的净利润分别为1.31亿元、8053万元和5424万元;而如意集团的投资收益也主要来源于“远大物产及其部分子公司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从事电子交易、期货交易和远期结售汇业务实现的净损益”,2010-2012年分别为1.32亿元、1.10亿元和1.83亿元。 换句话说,如意集团的账单基本上都是依靠远大物产出力。而从事期货投资的远大物产能不能确保稳定的业绩增长,目前看来,市场仍持较强怀疑态度。 有分析观点认为,如果远大物产毫无节制地放大其在期货市场持仓规模敞口,那么这与其“规避风险”的初衷背道而驰了,相反将承受巨大的波动风险,进而也使得上市公司投资者暴露在期货市场巨大风险之下。“从目前A股市场案例看,上市公司敞口炒期货,基本没戏。” 财务数据打架 大客户踪影难觅 此外,还有媒体曝出,远大物产的财务数据存在出入,大客户身份的真实性值得深究。 《证券市场周刊》在一篇报道中提到,2014年远大物产的第一大客户为上海双线轮胎销售有限公司,销售金额为24.24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31%;而记者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海)”中却找不到“上海双线轮胎销售有限公司”的任何信息。 同样,远大物产2014年第五大客户江苏歌尔德贵金属有限公司(下称“江苏歌尔德”)的销售金额为3.76亿,记者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江苏)”中也没有搜索到“江苏歌尔德贵金属有限公司”;另外,信息搜索平台上也没有江苏歌尔德的任何相关信息。 上海中金网旗下贵金属投资平台某负责人分析认为,国内大宗商品交易所会员单位在证监会是肯定有登记的,但在资料库中没有查到江苏歌尔德;它可能是一个使用别人牌照的代理公司,与这类公司合作资金安全是存在问题的。 此外,在财务数据方面,2014年,如意集团虽未披露前五大客户名称,但其当年对第一大客户的销售额为11.44亿元,较24.24亿元存在十多亿元的差距。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还发现,“如意集团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竟与草案中披露的远大物产2013年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完全一样,甚至精确到(以万元为单位)小数点后两位。”但如意集团2014年年报披露的对前五名供应商采购数据却又与草案中披露的远大物产2013年、2014年前五大客户采购数据均难以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