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不“专”不“利”阻碍创新 主要生产压滤机的山东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是全球规格最全的压滤机专业制造商。公司董事长姜桂廷说,当前很多企业都是为了“专利”这个面子而去申请专利,根本不考虑实用性。“有一家企业生产的产品一共才几百个零部件,却号称有2700多项专利,这里面有多大的水分?” “经常有科研院所找到我,要卖一些专利给我,可是很多专利在我看来就是一个笑话,真正的制造企业需要的是应用型的专利,而不是这些科研院所包装出来的面子专利。”一家隐形冠军企业的负责人说,一些对知识产权保护很严格的国家,申请专利都是由专门的行业协会对其进行非常认真的审核才能通过,而在我国,一些专利申请就是将它挂在网站上,在一定时期内没有人提出异议,就算是通过了。 华创精细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昂深有体会地说,“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可执行性差,造成经济往来中骗人的成本非常低。我们最早制作了景泰蓝刀把的陶瓷刀,申请了外观专利,别的企业就不断模仿,一开始我们还给一些企业下律师函,但后来太多了,管都管不过来。” 张昂说,我们企业落后于人,主要是企业的创新能力还不够,也有企业配套能力不够的问题。首先,想要某一个产业突飞猛进,其他配套产业都发展起来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条件。其次,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研发之后,不被偷走也是一个问题。“很多企业搞研发,但很快发现被其它企业模仿,导致企业不愿意再投入研发,都想着偷别人的,这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都不愿意自己研发,都去挖。” 此外,现行体制造成创新成果转化率相对低。亚洲规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产基地东岳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的发展战略很好,但是落实乏力,一些专利沦为面子工程,不接地气,转化率低。“科研的生命力在于应用,许多高校科研机构也好,老师就是要获奖、当院士,他们与未来的产业化没有太多关系,能完成课题评上院士、职称就可以。对于研发成果能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太关心。” 宗学滨说,企业还承担了很大的科研成本,本身投入挺大。现在国家研发经费被教授、科研单位拿走很多,真正用到实处的并不是太多,对生产力有推进作用的比较少。“国家每年投入研发很大,但是这块投入的钱很少发挥作用。许多科研人员都是忙着跑项目,教授们拿到项目后交给学生做,验收也只是形式。而企业争取到项目却比较困难,有的还需要和高校科研机构分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