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健康 旅游 时尚 文化 体育 区块链

经济

旗下栏目: 军事 经济 观点 网络 游戏

人社部:地方职业资格认证九成以上应取消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北京商报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3-12

  职业资格证书是“镀金”还是“累赘”?如今我国繁复的职业资格考试令人眼花缭乱,对不少企业更将有无证书作为录取员工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有企业“不拘一格降人才”对职业认证证书门槛放宽要求。在国家简政放权的背景下,职业资格认证的加减法也有了官方的“说法”。昨日人社部副部长汤涛明确表示,改革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取消,分类管理各行业职业资格认定制度,不让职业资格证成为技能水平相对较低行业的限制就业门槛,真正促进就业。

  地方职业资格九成以上应取消

  职业资格,顾名思义就是指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要具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汤涛介绍,我国实行的职业资格制度从人员范围上可以分为两类,即技术人员与技能人员,而从职业资格性质上则分为准入类和水平评价类两种。数据显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人社部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共建立起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47项,其中准入类23项、水平评价类24项。

  然而,随着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在升迁甚至就业中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重,职业资格的门类也愈发纷繁复杂了起来。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职业资格制度改革之前,截至2013年底,除了国务院部门共设置各类职业资格618项外,地方还自行设置了1875项。“职业资格太多了,1875项中有90%以上都是应该取消的。”是汤涛给出的首要原因。汤涛坦言,由于职业资格制度缺少一个大的框架设计,致使很多地方和行业、协会都设置了不少职业资格,重复量很大,而且不少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还被作为准入类运用。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也表达出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通过培训对掌握某些技能的人才进行职业资格认定其实是促进人力资源素质提高的好事,但长期以来缺少必要的规范,已经让很多培训和认证是为了收费而组织的了,“交钱拿证”现象层出不穷,培训也并不专业,甚至与市场实际需求相脱节,“行业如此混乱,已经让职业资格认定进入了必须改革的状态”。

  是消是调 改革分类进行

  那么,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就是简单的减少项目种类吗?汤涛直接予以了否定。实际上,一方面我国在出现就业难问题的同时,招工难同样存在,而这就让部分职业资格认定成为了一种必要的存在。“我们需要通过职业资格制度的施行推动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也需要知识更新进行进一步教育,比如美国工程类的职业资格,就是要每隔两三年进行以此评估、评价的。”

  具体而言,汤涛表示,从工作行业来说,如果是涉及安全类的,比如与食品安全、电相关的行业,就需要控制住职业资格制度,设定准入类的职业资格,但如果是从事家政服务等一般的技能工作,就不应该设置门槛,要求从业者必须拥有一个职业资格证,因为这类行业起点本身就相对较低,不设置准入类的职业资格就是减少这方面带来的制约、限制或者对于就业的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此前我国下发的《关于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今后,国务院部门设置的没有法律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作为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行业管理确有需要且涉及人数较多的职业,可报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后设置为水平评价类。“把准入类改为水平类就能减少硬性和约束性的条件。”汤涛表示。

  水平评价资格认证将交给市场

  目前我国已经取消了三批共149项国务院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占国务院设置职业资格总数的24%。汤涛透露,第四批取消的基础工作也已经都做好了,只等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

  然而,有专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之所以职业资格层出不穷,就是因为这个行业所涉及的领域有利可图,短时间内取消、调整某些资格,肯定会影响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而他们也将阻碍改革的进程。

  汤涛表示,职业资格和利益集合起来之后,考试和培训没有分开,大量的培训机构借职业资格的名义从中牟利,虚假宣传、非法培训、违规收费、考试作弊等问题凸显,这也是加强职业资格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今后,水平评价类的职业资格将由市场代替政府说了算,由行业协会或者业界来承载评价,而现在其实部分职业资格评价的承接工作就已经在向学会和协会转移了。

  在苏海南看来,目前,有相当比例从事不需要准入职业资格行业的人,其实是家庭环境并不理想的人,那些既“必要”又不必要的职业资格培训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就职成本,为他们设置了不公平的门槛,因此,即使未来水平类的评价不再左右就业,但政府仍然要给予必要的规范,对违规操作的单位实施事前,特别是事后的处罚。

责任编辑:北京商报
  新尧网所有发布文章由用户提供,与本网无关。发布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xinyao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