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父辈们对储蓄的态度,黄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一半的收入都存在银行,这太高了。”黄莺说,在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之前,家里的储蓄率甚至一度超过80%,家里几个三年和五年的定期存款在今年3月份到期,等她父母发现时,已经存赔了。 黄莺的做法和上一代人截然不同。虽然只是一名大四学生,她已经在父母的支持下创业了,参股合伙开了两家餐厅,月收入能达到将近4万。不过,这些钱有一半以上都花掉了,其他的也基本都用来再投资。 2015年,黄莺的个人开销在20万左右,除了多次在旅游之外,其他主要是用于购物。据黄莺说,她大多是购买几百元的裤子、1000元左右的连衣裙和鞋子,偶尔也买过6000元左右的意大利皮衣。而她投资在餐厅上的钱,正在通过工资的形式流入其他人的口袋,其中有相当一大部分再次转化成为各种消费。 黄莺并不知道,经济学家们和政府官员们也很关注像她这样的一群人带给中国经济的馈赠。2月23日,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更重要的是,消费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15年达到了66.4%,比2014年提高了15.4个百分点。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外贸拉动为主向由内需特别是消费为主的重大转型。 尽管如此,另一个数据却依然让经济学家们揪心。截至2014年末,中国城乡居民存款储蓄余额突破50万亿,而且从2015年2月份到6月,这个数字一直保持在50万亿以上。由此带来了经济学家所称的“三高”,即全球居民储蓄总额最高,人均储蓄金额最高,全球储蓄率最高。目前,中国居民人均储蓄为3.5万,储蓄率超过50%。 如何将50万亿储蓄这头“笼中虎”驱赶至消费端?这是一套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政策考题。 消费的变化 黄莺实际上并没有把大部分的消费放在国内。 她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旅行每年三到四次,意大利、法国、俄国、美国这样的旅游地多是出境自由行,时间大多10天左右,每次旅行费约4万;东南亚国家或者中国南部海南、澳门、香港,每次旅行费用1万多就足够。 而购物选择,黄莺虽然不排除购买“made in China”的产品,但是购买的中高端商品绝大部分是外国品牌或者在境外游的时候购买,很少在国内购买相关产品。“我还算没那么挑剔,我朋友还会购买新西兰的卫生巾和日本的洗衣液洗衣粉,智能马桶盖这种产品一般都是买国外的。”黄莺说。 黄莺的消费习惯也许并不是孤例,外出旅游的中国人早已成为国外商家眼中“会行走的钱包”。2016年1月,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年度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全年出境游人数已达1.2亿人次,单是在2016年的春节出境游人次预计将近600万,消费近900亿元。 长期从事高端境外游的凯撒旅游相关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目前在凯撒旅游的全球产品体系中,豪华游产品约占5%的比例,受众人群多为40~60岁左右的社会成功人士,涉及多个行业,个人时间和财务比较自由。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认为,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特别是80、9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观念逐渐体现,消费需求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型新阶段,消费者的分化将日益显著,讲求节约和理性与讲求精致的生活享受和消费品位同时存在。但是目前国内的消费供给很难满足这样的需求。 “消费者不敢在国内花钱原因多种多样,关税高,买奢侈品国内外的价格差别非常大”,安邦集团高级研究员唐黎明说,并且这与供给侧相关,国内的供给没有符合老百姓收入增高以后产生的高品质消费需求,去国外消费能买到高品质的商品。 对此,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颇有感触。他说,中国的消费总量其实并不低,但在海外的消费比例非常高,而且很多的都是购买高端产品,比方说去买美国、日本还有欧洲的高端产品,之前买较多的是奢侈品,现在已经大面积转向了中高端产品,如果我们的产品能够提高品质,把这部分消费引流回来,这个消费量是非常可观的,对于我们整个产业提升和经济发展都非常有帮助。 制约因素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2016年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低于上月0.4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处于荣枯线之下。除此之外,到2016年2月,生产价格指数(PPI)已经连续47个月下滑。这表明,中国的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可能继续探底。 而在出口方面,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 1月,中国出口1774.75亿美元,同比下降11.2%,跌幅比上月扩大9.6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均值-0.7%;环比来看,1月出口环比增速为-20.66%,弱于前三月的-6.23%、2.26%、13.70%;从单月出口数据来看,1月出口1774.75亿美元不但是去年5月以来最低值,且与前三年同期相比也明显偏低。 因此,消费被寄予厚望。虽然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15年达到了30万亿,但是依旧有巨额的居民存款放在银行,也就意味着消费的潜力还有进一步释放的空间。 然而,把储蓄这头“笼中虎”放出来并不那么容易。 黄莺在同龄人当中是幸运的,因为有父辈的积累,她不用担心创业资本的问题,也没有众多的后顾之忧。但她只属于中国整体消费者里中等偏上的那一群人。“中国居民的储蓄非高的原因,一方面主要在于没有有效的投资渠道,只能用于储蓄。另一方面,中国的老百姓不敢消费,中国的老百姓要看病、给子女上学、要养老,不得不存钱,主要原因就是社会福利保障还不到位。”汪玉凯说。 安邦集团高级研究员唐黎明博士用一句话描述了“消费”这个词在普通民众生活中的意义。“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安全感,不敢拿出来用。当前国民收入分配模式中无论是从税收还是一些政府性基金比如土地出让金等都有改革的空间。再加上房价很高,教育成本在家庭支出中占比很大。”他说。 因此,他认为,引导消费需要对中国的经济结构进行系统的结构性调整,包括通过调整土地成本来调整房地产价格,总的方向就是降低政府的税费收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他认为,减免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是最直接的促进消费和企业成长的一个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