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提升创业教育实效需要多维发力(热点辨析) 推进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功利化、追求短期效应的隐忧。只注重创业实务培训和物化成果,只是让高校单打独斗,很难使创业教育达到预期目的。深入推进创业教育,应认识到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的统一、理念和实践的统一。 不仅要注重实务培训,更要注重价值引领。创业教育当然需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因而在内容上需要突出实务培训。但一些人片面强调创业实务的重要性,忽视了与之相关的价值引领。实际上,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离不开价值引领。为此,要注重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创业心理、端正的创业动机。创业教育不能拘泥于解决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勇于创新创造,勇于追逐创业梦想。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要让大学生认识到创业梦是提升个人幸福感之梦、服务社会发展之梦、振兴国家之梦。 不仅要注重创造物化成果,更要注重培养创业精神。创业教育要推动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创造有形的物化成果,但不能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这个上面。目前,一些高校的创业教育有功利化的苗头,仅仅关注学生创办企业的数量和初创企业的盈利情况。这样催生的许多初创企业往往昙花一现,不能维持多久。事实上,能够创办企业的大学生毕竟是极少数。对多数大学生来说,经过创业教育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战略眼光、决策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业品质,在未来遇到合适机会时能够成功创业更为重要。可见,除了有形的物化成果,创业教育更要注重培育创新文化,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使大学生形成敢为人先、追求创新、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更好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不仅需要高校积极作为,更需要社会各方协同行动。高校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导者,需要积极作为。但仅仅依靠高校单打独斗,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实践平台短缺、课堂教学与创业实践脱节等问题,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实效,亟须高校与社会各界协同解决。高校作为主导者,应健全创业教育体系:一是进行渗透性创业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创业文化,在各学科、各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创业理念;二是实现创业教育普及化,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开设选修课或创业专题讲座,进行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与创业实务知识培训;三是采取重点创业教育,对于怀有浓厚创业兴趣的学生,可以成立创业班级,或者单独开设创业经济学、中小企业管理等课程;四是进行个性化创业教育,对于已有创业项目的学生,一对一配备指导老师,给予个性化指导,尽可能提供扶持基金和创业孵化场所,并帮助寻找机会、及时推向市场。在此基础上,高校应与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等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创业教育。实践表明,大学生创业如果能与企业合作、与产业对接,就能更持久、更有效。高校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社会力量进行创业教育的广泛合作。大学生可到企业参加生产实习、见习或实训,企业可通过资金扶持、资本注入、项目合作等形式,支持大学生创办或者参与创办企业、投资企业等。 (作者为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25日 07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