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健康 旅游 时尚 文化 体育 区块链

中医中药

旗下栏目: 健康要闻 名医名院 中医中药 银色产业

问计中药材产业发展难题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3-12

中药材产业 需要迈过几道门坎?

“中药市场有点乱。”一方药业常务副总裁禹志坦诚相告。他说,目前制约中药材行业发展的难题是,药材采购是市场行为,质量不达标的关键在于鉴别难。

“中药材鉴别不是仅靠设备仪器,很多时候要靠感觉、凭经验。”禹志认为,目前市场上没有强制约束的条件,而企业并不会按照最严格的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比如三七, 500克的市场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到底哪种是真,哪种是假,哪种质优,值得这个价钱很难说清楚。“标准不统一的背后是企业逐利性的本质”。

在河南平顶山红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方正眼里,目前制约中药材种养业发展的难点是农残及药效问题,这是涉及到产业根本。他坦言,当下即便是蔬菜种植业,也有八成左右的蔬菜不达标,由此,中药材的问题可想而知。

中药材种养业存在问题复杂,“药材质量不稳定,重金属、农残超标,以及盲目引种、种质混杂、肥料施用不科学、滥用农药、采收期不适宜,但这些只是表面现象”,王方正认为,深层次原因需要从产业链角度分析。

一方面,部分中药材供求矛盾非常突出,资源紧缺状况日益加剧。另一方面,规范化、集约化水平低,生产方式粗放,GAP工作推进艰难。整体生产水平相对落后,科技水平不高,机械化程度低。现代商业模式发展滞后,流通环节掺杂使假严重,囤积居奇、恶意炒作屡屡出现,部分药材价格剧烈波动。

此外,在中药材产业链方面,缺乏有机的信息链接,供需信息沟通不畅。产业科技支撑力量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在一些领域内,科研投入不足且与生产相脱节,中药材生产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有待建立健全。

中国中药公司科技研发部经理、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中药分院副院长王继永认为,目前中药材种植养殖行业缺少商业化系统思维。

他认为,中药材应该有等级之分,药材无法直接看出好坏,若真货当假货卖,最终会劣币驱赶良币,对标准的研究迫在眉睫。中药材种植养殖存在的问题具有长期性,不能心血来潮,而要悉心规划。

“这就好比,我问汽车企业每年能产多少辆车,而企业却告诉我制造车间有多少平米”。在中药材生产一线调查时,王继永发现,询问企业种植的中药材质量达到什么规格、成本多少、产量有多少?很少得到满意答案。“我甚至问一个企业有多少棵数,管理者自己都不知道。还有些企业家甚至连明年土地是否还能承租都不确定。”王继永表示,对中药材种植养殖业来说,需要长期的投入。一年生、两年生、三年生,乃至不同地块,中药材产量质量都会存在差别。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应搞清楚这些最基本的数据。

中药材产业 需要注入现代农业思维

“中国不缺技术,不缺制度,也不缺人才,缺的是落实。”王方正快人快语。他说,现在很多媒体人和专家学者,针对中药材质量问题给出的建议,往往是行业加强管理、政府加强监督、企业培训人才、建立GSM标准体系等。“这些建议听起来很合理,但实际上却落不了地”。

王方正说,奔驰、宝马汽车的质量需要监管部门去全面监督吗?不需要。如果企业产品质量和自身利益紧密地捆绑到一起,就能让企业自觉肩负起质量责任,实现自我约束。

对于如何破解上文提到的产业难题,王方正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中药材种养业要融入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中”。现代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现代农业充分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王方正认为,现代农业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现代化的物质条件的应用,比如技术、设备、设施、经营模式等,另一个方面则是现代化的思维模式的应用。

王方正表示,中国的中药材种养业尚缺乏现代农业思维。若想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前提就是现代化思维模式的应用。需要去除“依赖思想”的思维模式,明确“产业竞争”的思维模式。在此基础上,树立利益链“共生共荣”的思维模式,明辨“品牌意识”与“品牌技术”的思维模式,清楚“高新科技定位”的思维方式,并且坚定“一切不可操作的想法、办法都等于零”的思维模式。王方正说:“最终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在文化,只要文化端正了,许多问题都能解决。”

中药材种养业的未来,核心是掌控好中药材源头。禹志认为,需要三个抓手才能把握住未来中药材行业的商机。首先是抓源头,以此改变采购模式;其次是建标准,打造中药材质量体系;最后则是整合资源,构建产业联盟。

中国中药公司科技研发部经理、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中药分院副院长王继永,从“商业模式构建”的角度,直面中药材种养业中存在的产品与技术难题。

他说,中国中药材种养业有很多科研成果,但是转化率不高,关键在于企业缺少从市场、渠道、经营到盈利等一系列的体系化构建过程。

王继永认为,中药材资源具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属性,不仅有独特性,还有多样性、稀缺性。可惜的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没有打破,如何达成“成果落地”,需要借鉴商业模式予以解析。

他说,就产品模式而言,需要制定不同的生产计划。比如黄芩,最终销售的产品是原料,还是饮片,是保健品提取物,还是成药?对于不同的产品形态,需要不同的工作流程。如果是种子种苗需要相关法规标准,是饮片需要GMP认证,如果是食品需要QS标识等等,从客户角度而言,企业需要明确用户、产品与服务。盈利模式上要“算清楚账目”。

王继永还提到,中药材种养技术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科研层面,需要让老百姓感知到,“过去做的很多研究,没有翻译成让普通消费者懂得的语言,今后,科研进展应融入到品牌价值中”。

 
责任编辑:中国中医药报
  新尧网所有发布文章由用户提供,与本网无关。发布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xinyaonews@163.com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