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健康产业盛会——健康产业领袖峰会4月17日至2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这次医药展包括第75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第75届全国药品交易会、第76届中国国际原料药设备交易会,实现全产业链展示,体现中国在促进世界医疗及健康产业全面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且重要影响。本届药交会紧跟行业热点,拓展“中药配方颗粒”领域,健康营养展也开拓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领域,展示了中医药及营养食品领域的趋势。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康中国”战略有了明确目标和清晰路线图,首个国家级中医药战略规划《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正式出台,迎来中国健康产业第五次波浪。 就在4月15日,2016年第五届世界健康产业大会在北京圆满闭幕,本次大会围绕 “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构想,结合大会的宗旨,以“拓展一带一路健康产业经济,引导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之路”为主题,共同探讨“一带一路健康产业未来创新发展方向与模式”。世界健康产业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大健康产业顶层设计总架构师黄明达,做了“‘一带一路’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中医药国际路线图”的报告,为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大会期间,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北京中和元极中医研究院、善文仲德健康产业集团、北京市身心智医学研究所、健康管理邦共同发布了“中医营养学”理念,并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根本法则”。中医营养学的根本理念是——通经络,养气血;气血足,百病无。
经络不通:援兵来不了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经络不通——长期积聚的毒素太多导致经络不通。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癌症的癌怎么写?是3个口,3个口吃不好,很容易造成经络不通。第一个“口”是“海吃”,膳食营养失衡怎能不得病。第二个“口”是“傻喝”,过量饮酒、饮水不洁或缺乏营养怎能不染疾。第三个“口”是“瞎吸”,烟瘾、空气污染、装修污染、恶劣职业环境污染、氧气浓度不够。 另外还有其他因素,无法消化的食物或无法排除的代谢废物;离经之血,中医认为血是运行在经络里面,如果血离经叛道,跑到经络外面,不但不能滋养我们的身体,还会破坏器官的正常工作,就是走上邪路“坏血”;“邪毒”,风、寒、湿、暑、燥、火为大自然界六种气候现象,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成为致病因素。 情志更容易产生毒素、堵塞经络。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感情表现或心理运动,如果七情不平衡,会对身体造成极大伤害。本身这些毒素就会侵害我们的细胞,造成疾病,而更重要的是堵塞了气血的通道,让很多器官、组织、细胞得不到营养,废物拍不掉,久而久之就容易患病。
气血不足:兵力不足 长期营养摄入不足或不均衡等,会造成隐性饥饿,世界卫生组织将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营养失衡称之为“隐性饥饿”,是指机体由于营养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从而产生隐蔽性营养需求的饥饿症状,不是饱腹方面容积。联合国基金会执行主任卡尔·贝米拉在发言中说,国际微量元素行动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八十多个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状况最严重的国家做了评估报告,报告发现“隐性饥饿”危害着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健康。
中国营养学会荣誉理事何志谦教授解释说:“隐性饥饿”是指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它是一种人体一时难以感觉到的状态,但如果忽视的话就可以影响人体的健康。”隐性饥饿需要全民重视,现代医学发现,70%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亚健康等都与人体营养元素摄取的不均衡有关,“隐性饥饿”正成为人们健康的致命杀手。最常见的隐性饥饿包括:缺铁、缺碘、缺锌,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长期缺乏维生素A,眼睛容易疲倦、干涩;维生素B1摄入不足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忧郁以及记忆力衰退等;长期缺乏维生素、矿物质还可能引发心脏病及癌症。 这些疾病究竟是如何造成的? 如果长期“隐性饥饿”,如果先天不足,少时不养,年轻时又因“忙”而损耗较大,中年后人体气血水平逐渐下降,身体各大系统机能由于“缺电”而工作能力下降,毒素排不出去,体液严重酸化,疾病就会滋生:心脏没吃饭(供血不足)就会心慌、气短、胸闷,长期处于气血低能量,心肌经常缺血,猝死的危险就大大提升了;脑没吃饱,轻者头晕,记忆力下降,时间长了脑子变“瘦”,脑萎缩、老年痴呆;肝脏吃不饱,这个“人体化工厂”工作量萎缩,以前吃一点肉它都能转化成能量,这时没劲干活了,一斤肉就转化为7两(蛋白合成能力下降),余下的3两脂肪堆积在肝脏里不能代谢,形成脂肪肝或者堆积在血管里形成高血脂(脂肪分解能力下降);肾脏没吃饱,就会头晕耳鸣、腰酸背痛腿发软(肾虚),肾脏里的毒就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容易引起尿酸尿素提高,也容易得肾炎、尿毒症。 营养专家指出,导致“隐性饥饿”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表现在自然环境恶劣变化等影响,农产品中所含营养元素大幅下降,如菠菜与1963年相比,维C含量竟然下降了70%;现代人膳食结构不合理、社会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紧张、忧郁、应激状态越来越长,安全感越来越少,这些都会导致人体大量消耗营养素,影响健康。
为什么很多人慢性病长年好不了?营养进入体内后,第一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比如吃饭、说话、思考等;如果有多余的进入第二步的应激需求,比如紧张、压力、郁闷等;如果再有多余营养才进入第三步,修复身体受损部位。而营养本身需要联合作战,如果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很多营养就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 一泻一补:气血足,百病无 人体是一部神奇的机器,它本身就蕴含着强大自愈潜能,包括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对损伤组织修复力,以及对各种疾病抵抗力、免疫力等。中医称自愈力为“元气”、“正气”、“阳气”,称致病因素为“邪气”、“阴气”,如果自愈力足够强大,人就不会生病,即“正气充盈,百病不侵”。 自愈力体现了中医治病指导思想:三分治、七分养,每个人身上本来就百药齐全,人体是一个最和谐、最自足的系统:天然药库免疫系统——人体的“警卫员”;再生愈合系统——人体内部的“医生”;能量供应系统——人体自愈的“发动机”;排毒系统——人体的“废品处理厂”。
人如何才能拥有强大的自愈力?《黄帝内经·素问》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充盈,百病不生;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两位久未谋面的好朋友见面时会寒暄:“瞧,你最近气色可真好呀!”就指气血!当然,气血补充的同时,也要给它找到合适的管道,即让他可以通过经络进入相应器官,进而濡养细胞,这就是泻与补。 “泻”就是把身体里的垃圾毒素排出去,“泄”是为了“补”,清空就是为了受纳;受纳之后气血流过来,就可以修复受损部位,病自然就好转;“补”又是为了“泻”,气血水平提升,代谢能力加强,可以将毒素及时清理——泻补结合,身体强健和健康状况就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那么,如何进行补充呢? 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先生:合理膳食可以概括为两句话:进食做到“一、二、三、四、五”,餐桌上要有“红、黄、绿、白、黑”:一.每天喝一袋牛奶;二.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250—350克(相当于主食5--7两);三.每天进食3--4份高蛋白食物(每份为瘦肉60克或鸡蛋一个,豆腐lOO克,鸡、鸭、鱼、虾lOO克);四.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控制进食总量,少吃多餐),七八分饱;五.每天吃500克新鲜蔬菜和水果。“红”指少量红葡萄酒(50--lOO克);“黄”指黄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南瓜、红薯等含胡萝卜素丰富的蔬菜);“绿”指绿茶和深绿色蔬菜;“白”指燕麦粉或燕麦片(每天60克);“黑”指黑木耳(每天5—15克)。 中医营养学理论分解
但很少有人能做到这样的5个方面。并且外界因素我们很难控制,很多人又面临各种压力、各种应酬,身体气血不足情况是常态,这就需要补充膳食营养食品,从三顿饭变为六顿饭,中医营养学实际就是中医药的现代化版本,她将指引更多人了解健康本质,实现自身的持久健康,而不是单靠产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模棱两可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