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需要的不只是便民服务 还有欢声笑语 志愿者在给老人理发。 文新街道桂花园社区,有一支名为“草根堂义工社”的义工团队,成员除了社区居民外,更多的是来自全国各地在杭打拼的人士。每个周日,他们都会在杭城的养老院、工疗站为老年人义务提供剪头发、表演、剪指甲、按摩、搞卫生等便民服务。 养老院的老人爱热闹 最喜欢志愿者的表演 昨天上午9点半,记者来到府苑新村的康乐养老院。十几位老人刚理完发,坐在椅子上聚精会神地看着志愿者准备的文艺表演。 独唱、合唱、舞蹈、诗歌朗诵,葫芦丝、二胡、长笛等乐器演奏……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让老人笑得合不拢嘴,一位奶奶接过义工递来的香蕉,刚想咬上一口,小学生独舞的“小苹果”结束了,老人赶紧放下香蕉,用力地鼓起掌来。 82岁的孙奶奶,在康乐养老院住了5年。“护工很负责任的,每顿饭都直接送到房间里来,很方便。”对于养老院的服务,孙奶奶挺满意,但还是有一些遗憾,就是日子过得有一点“无聊”。“年纪大了,走不动路,电视、报纸也看不清,有时真不知道可以做点什么。” 所以,每次草根堂志愿者来养老院义务服务时,都是孙奶奶最开心的日子。 目前,康乐养老院还有老人二十余位,年纪都在80岁以上,最大的已经99岁, “老年人其实很孤单,也特别喜欢热闹。志愿者过来给老人理发、剪指甲、表演节目,虽然很简单,却能让老人乐呵好几天。”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小周说。 计划增加到8到10家单位 为更多老人提供固定服务 “‘ 草根堂 ’是“有爱心的草根老百姓汇聚一堂”的意思。”47岁的陈晓华,是“草根堂义工社”的发起人,目前从事酒业生产销售工作。 2012年,陈晓华发现,很多老人对于生活有许多需求,但是因为腿脚不便,无法满足。而他正好学过理发,便开始定期去养老院义务为老人理发。 [page]每次活动完,陈晓华都会把照片发在社交网站上,很多朋友看到了也主动参与进来。同年,陈晓华成立了“草根堂义工社”这个民间志愿者团队,经过4年发展,成员从最初的二三十人发展到了近500人,经常参与活动的有300多人,最受老人欢迎的志愿者中,肯定有“月姐姐”。 “月姐姐”姓肖,52岁,本职财务工作的她,在义工团却是“歌唱家”。 “给老年人唱歌,选歌很重要,我会专门选一些老歌,比如说《月满西楼》《人间西湖》《采槟榔》等 。” 选好歌后,还要练歌。虽然常在KTV唱歌,但在养老院唱歌没有歌词提示,伴奏也有很大区别,肖女士说,一首本就熟悉的歌曲要练得可以上台表演,至少要准备一周。肖女士白天工作,晚上抽空练歌,而为了记住歌词,她还随身携带了歌词,工作的间隙翻出来看几眼。 “每次给老人表演之前,我还会准备合适的服饰,比如唱《天涯歌女》我就会穿上旗袍。” 目前,“草根堂”的义工团每月固定在康乐养老院、文新街道养老中心、和睦老人公寓、笕桥镇老人公寓、灵隐工疗站等六处养老院进行义务服务。 陈晓华说,今年打算把固定服务的养老院增加到8到10家,草根堂义工社也将成立服务小分队,划分为东南西北服务小分队,为更多的老人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