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重要却被忽略的心理学现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有些心理学现象能促使人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愉快幸福地生活,而有些则会给人带来困扰和痛苦,导致一些心理问题。 认知偏见,就是指我们对于所接触的人、事、物的某种带有主观意识的不正确的认识,并有相对固定的倾向。认知偏见广泛存在于生活、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有些认知偏见是广为接受的,貌似合理,它是由整个社会和传统造就的,这是我们无法超越的东西,比如,关于学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思想。有些认知偏见是个体化的,仅限于某部分人,是由生存环境、生活经历、学识的局限造成的,比如对地域、年龄、身材体貌的偏见等。根据认知理论,我们有什么样的认知,就有什么样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倾向。这种来源于人们主观认识错误的偏见,影响我们的判断和态度,需要克服和纠正。 人的心理过程本来就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很容易有偏颇。同时,受历史和传统的影响,也意味着我们在接触某些人、事、物之前,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看法和刻板的印象,这也是认知偏见的主要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刻板印象也是获得群体归属感的需要,因为被群体接受、和群体保持一致,是建立心理安全感的重要一环。 其实,任何人在推理能力和认识上都存在着局限,不论其专业熟练程度、所处社会地位与职务高低,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某种认知偏见。差异是偏见滋生的土壤,而差异也是世界的基本属性,所以认知偏见是带有普遍性的。但并非所有的差别对待都会导致不合理,但也并非所有的一视同仁都会产生公平的后果,我们要正确看待认知偏见。 克服、纠正认知偏见,最重要的是自我反省和换位思考。很多时候,主观意识常常存在假象,当我们自认为很理性的时候,认知偏见在无意识地发挥着作用。虽然,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他人的偏见,但意识到自身的偏见很困难,所以要不断地自我反省。同时努力修正、抛却与客观不符的刻板印象,认识、接纳人、事、物本真的面目。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清除认知偏见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