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健康 旅游 时尚 文化 体育 区块链

健康要闻

旗下栏目: 健康要闻 名医名院 中医中药 银色产业

儿科医生紧缺:除了涨薪水,还当化解执业风险

来源:东方早报网 作者:东方早报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3-04

  近来,儿科医生紧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引发社会高度关注。《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之前5年里,我国儿科医生总数从10.5万下降到10万,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远低于WHO规定的每千名儿童拥有1.5名医师的最低标准,这是中国大国崛起过程中一个非常尴尬的短板。

  为破解儿科医师短缺的困局,国家卫生计生委也提出种种“救急措施”,比如,时隔17年恢复儿科的本科招生;提出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对儿科专业加试降分;明确“儿科医务人员不足时,可以对高年资内科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充实儿科医疗力量”。后两项措施引起了不少的争议,特别是最后一项“儿科不够,内科来凑”。因为儿科和内科是医师的不同执业范围,超范围执业诊疗,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之前就有内科医生因为给儿童诊疗,发生医疗事故之后被定为“非法行医罪”的。

  反过来,为什么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最近十多年里,医学院、医院却纷纷关窄,甚至是彻底关上了儿科的门呢?

  薪酬低、风险高、纠纷多、职称升得慢,是儿科医生紧缺(医生不愿从事儿科)的主要原因。目前,舆论主要集中在如何提升儿科医生的待遇上,甚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也明确提出:“加快产科和儿科医师、助产士及护士人才培养,合理确定服务价格,在薪酬分配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相信这方面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

  但另一方面儿科的医疗风险该怎么化解呢?众所周知,儿科是“哑科”,医生与患儿无法直接交流,风险就很大;加之多数儿童是独生子女,家人十分关心,暴力伤医的几率就更大。

  怎么有效化解儿科医生的执业风险,解除儿科医生的后顾之忧?

  在回答此等问题之前,我们不妨首先检视我国台湾地区的“生育事故争议事件试办计划”。其实,这些年来,台湾地区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医师的执业意愿大幅降低,内、外、妇、儿、急诊科都面临“医荒”的窘境。为解决上述问题,台湾地区卫生主管部门先由生育事故着手,推动“鼓励医疗机构办理生育事故争议事件试办计划”。生育事故争议事件试办计划书规定,凡于2012年1月1日后因生产死亡或中、重残的产妇、新生儿,最高将可获得200万元新台币的救济金,参与试办计划的、提供生产服务的医院、诊所、助产所在生育事故发生2年内与病方达成协议者,均可提出申请。

  生育事故争议事件试办计划的3年试办期限已经届满,全台湾80%提供生产服务的医院、诊所、助产所已经加入该计划。评估报告显示,该计划对减少医疗纠纷、妇产科医师回流确具相当成效。据统计,妇产科住院医师招收率由2012年度的72%、2013 年度的76%,增加至2014年度的94%,成效明显。有鉴于此,台湾地区卫生主管部门已延长该计划的试办年限,并扩大试办范围至其他高危险科别,如麻醉、外科手术。

  当下,大陆化解医疗风险的制度设计重在发挥商业性医疗责任保险的功能,但实践中,医疗责任保险远未能发挥预期的作用,投保率低、赔付率高、理赔难度大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自1997年开办至今仍未摆脱“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庆幸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新的探索,如镇江市于2014年制定了《镇江市无过错医疗损害救助办法》,对因医疗意外遭受严重损害的患者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救助。

  儿科医师紧缺的困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制度创新的契机,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拿出决心和智慧,比较、借鉴成熟的经验,尽快探索出一条化解儿科执业风险的新机制。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与伦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东方早报网
  新尧网所有发布文章由用户提供,与本网无关。发布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xinyaonews@163.com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