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温暖日常有 不仅过年前——走进长春最大保障性住房小区 新华社长春2月4日电(记者姚湜、孟含琪)记者走进马长林家的时候,他听障的妻子正准备午餐做苞米面窝头。 谈起现在的生活,说话不太利索的马长林不假思索地说:“哎呀,日子过得挺好的啦。”春节还没到,他家将近60平方米的小屋里已经春意融融,有23摄氏度。阳光晒进来,患有小儿麻痹症无法行走的马长林就坐在床边晒太阳。每月的房租加物业费一共40多元,这样的廉租房让一家三口告别了大床边上搭木板的“插间”生活。 位于长春市宽城区北部的团山小区,是长春市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区。这里居住着3181户居民,其中1360户享受低保,人数达到4000人。 82岁的王玉卜也住在这里,每月靠510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生活。“现在日子那可好过多了。没搬来之前,我住一个小平房,过年这时候,屋里的水隔夜都得冻上一层。”在与记者聊天时,老人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卧室里温暖宜人,墙上挂着一幅照片,他站在瀑布的假背景前笑容满面。这是照相馆免费给照的。 乍看之下,团山小区与其他商品房小区最大的不同,就是园区内随处可见残疾人用车。这里居住着1500名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残疾人。 61岁的李树财与瘫痪了几十年的妻子相依为命,低保金加残疾补贴,每月有1300元的收入。“以前我们租房子住,房租贵还不稳定,厕所都在室外。现在这房子多好啊,真心要感谢党和政府。” 平日里,团山街社区的工作人员和邻里街坊经常帮衬低保户们。官黎住在同一个小区的经济适用房,她在家里开了个裁缝店,常帮邻居做针线活儿;外来的爱心人士则送衣服、送生活补贴,中秋节送月饼,端午节拿粽子……这里的爱心帮扶远不仅限于“过年前”。 廉租房里不仅有低保户,还有老劳模。86岁的胡善第无儿无女也无房,来团山小区之前住在旧鸡舍改造的平房里,用她妻子刘亚荣的话说,“白天进屋都伸手不见五指”。记者来到他家时,胡善第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妻子在洗衣服,阳台上晾了10来条床单。“都是邻居给的旧床单。平日里社区和邻居常照顾我们。”刘亚荣说。 对于社区的“关怀”,胡善第如数家珍:联系爱心企业,为低保困难老人进行每年1-2次的免费体检;起、终点位于团山小区门前的长春公交集团10路公交车,搭设助残坡道帮助残障人士乘车;免费为社区提供车辆,组织困难户去长春公园赏花,到北湖公园看雪雕…… 28栋11层高的楼,集中居住着这个城市的低收入人群。这里没有破旧的房屋、脏乱差的环境,而是跟任何一个商品房小区一样,封闭管理,园区整洁,和谐互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