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月29日电 在2月26日由人民网主办的“自然呼吸 悠居时代”2016生态居住时代高峰论坛上,亚洲人居环境协会副主席开彦在作题为“生态绿色住区、引领居住新时代”的主题演讲时说,围绕城市住区的3个关键词是“生态、绿色、减排”,其中绿色的内涵就包括了绿色建筑、绿色住区和绿色生态城市。 关于开发建设绿色建筑和绿色住区,开彦认为目前绿色评估标准仍有缺陷,在步骤上也是不完善的。现在的绿色评估标准是“节能、节水、节地、节约材料、保护环境”,开彦说单纯依靠技术强调节约并不是绿色建筑和住区的主要原则。 “绿色建筑和绿色住区应该是资源利用最大化,尽可能地把材料、资源发挥到极致。而不是绿色技术的叠加。”开彦说,绿色住区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源能源利用的最大化,二是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扰动,三是追求城市居民健康、舒适、安全、便利的宜居环境。 论坛现场嘉宾就以位于北京首座生态城——长辛店生态城中的西山甲一号为例说,像西山甲一号这样的住宅项目,在大西山生态涵养区下、园博园旁边打造的生态住区产品,他们所倡导的生态理念和践行的生态产品,包括现在实现的在生态理念、科技手段、价格调控和居住品质之间的多元平衡,实际上值得借鉴和学习。 西山甲一号是由北京金隅嘉业和房地置业两大国企打造的健康科技住宅项目。该项目定位于国际化生态住区和世界级公园,堪称生态住区典范之作。 开彦指出,在城市开发建设绿色住区,是要求从事城市建设的不仅能够在硬件建设方面提供一个好的环境,比如高品质精细化地开发,同时要通过硬件建设打造一个绿色、舒适度高、方便程度大,又有利于健康、人际交往的生态环境,当然,绿色住区还应该提倡人文方面的资源。 开彦在论坛现场还提出了衡量绿色环境、生态住区的指标体系,初步概念性地囊括了十大方面。 其中,一个绿色、健康、生态住区应该是服务型,保持社区内环境的干净、宁静、有序、安全、健康、文化、智慧等。 其二,城市生态住区肯定是环境型,这意味着住区内对土地资源、地形地貌、水系河流、森林植被等生态资源最大化地发展和利用。让住区内的生态资源与社区环境,甚至是城市空间相互融合,让开放的文明得到共享。 其三是景观型,这要求生态住区内不仅要有绿地,还要有发展的城市空间,更大的绿地区域,只有绿化不断地区域化,整个住区环境才能够更加生态健康。 其四,生态住区应该是健康型,生态住区要创造一个适合城市居民居住的环境,在日照、空气质量、自然通风等方面有周全合理的规划。 另外,开彦还提出了绿色住区的多个方面还要包含通达型、便利型、和谐型、涉老型、低碳型、长寿型等特点。以低碳型为例,至少在生态住区内的建筑产品要求是绿色、健康、节能的科技产品。 为此,开彦总结生态住区的十大指标体系说,服务型是社区生活的标准;环境型是生态规划标准,通达型是地段区域标准;便利型是生活配套标准;和谐型是人文居住标准;景观型是居住环境标准;健康型是配套性价标准,涉老型是设备配资标准;低排型是绿色节能标准,长寿型是物业服务标准。 “它要求开发商不光是建设硬件,更重要的是通过硬件打造绿色环境、生态住区、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开彦补充。 论坛现场发言嘉宾指出,西山甲一号其实已经是北京城内符合开彦提出的绿色生态住区衡量指标体系的生态住区项目。 比如,长辛店生态城是北京第一个在规划层面引入国际化低碳生态指标、并已落地建设的生态城项目,生态城始创微风通廊以应对日益严重城市热岛效应,有效降低区域温度、湿度,同时促进PM2.5等有害物质快速扩散。 因此,规划在生态城内的西山甲一号项目,在社区里也打造了两条贯通南北、面宽30余米的景观带,成为西山甲一号项目符合生态城规划要求的微风通廊。 “特别佩服这些规划生态住区和开发绿色建筑的企业,拿出很大的决心在项目开发上推广绿色健康生态标准,也是大型国企践行社会责任。”当天论坛现场一位嘉宾感言,“其实整个行业都应该在绿色、生态、健康的观念统领之下,共同推动生态居住新时代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