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聃 地方去房地产库存举措接踵而来。2016年3月1日,沈阳市政府下发《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其中明确提出,支持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新毕业生购房。对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购买商品房的,给予每平方米200元的奖励政策。同时,对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新毕业生购房的,给予契税全额补贴政策。首付比例甚至可以实行“零首付”。 不管承认与否,房地产市场都到了一个分外微妙的时候:去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在多地发展速度减缓,不少城市房价都呈下降态势。向合理区间靠近的房价,需要被延续。但因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巨大房地产库存,一样不能不被正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远非单个领域内之事。其上下游相关产业众多,甚至是不少地方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市场的遇冷,也让整体的经济发展面临着风险。倘若任由房地产库存“存而不去”,所带来的现实后果将是连锁性的。 所以,各个地方出台系列举措来去库存,此种积极性和现实价值应该被看见。具体到沈阳此次出台的系列举措上,无论是土地供应减半、降低二手住房交易税费,还是大力推动棚改货币化安置、高端人才购房享受优惠政策、拓宽非住宅和住宅使用功能,其去房地产库存的安排,亦不可谓不充分。从土地供应到具体销售环节,都有涉及与覆盖。不过,出台相应配套制度,以购房补贴和契税全免的方式来鼓励大学生购房,这显然值得商榷。 一方面,对于多数大学生,特别是在校大学生而言,他们本身并无购买能力,纵然有着相关的优惠购房条件,真正会去购房的大学生亦会数量有限,其对现实的去库存也无多大帮助,效果有限;另一方面,优惠条件之下,纵然有部分大学生选择购房,也多是由父母来承担购房支出,这会不会助长某种“啃老”的风气?或者是让大学生在校或刚毕业就背负上沉重的还债压力?系列的负面效应,以及政策的预期效应,都需要被提前看到。 庞大的房地产库存从何而来?表面视之,它是某种“产能过剩”,是市场供需严重失衡所造就的困局。深层次来视之,它也是部分房地产商违背市场规律发展的结果。部分房产商不从现实的市场需求出发,盲目进行房产项目的投资与建设,为了维持买地建房的开支,以及获利需要,对商品房进行过高定价,令购房者却步。至于部分地方政府,为了获得卖地收入,以及来自房地产行业的不菲税费收入,更是放松了对房地产市场的日常监管,进而导致难以被消化的大量库存。 庞大的房地产库存从何处而来,就必然需要向何处而去。要令库存困局被破解,根本之途,只能是让房地产市场回归到良性发展。关于化解房地产库存,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每一条所指,莫不都在厘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态势。由此对比,沈阳打出的去库存“组合拳”当被肯定,但鼓励大学生购房的举措,仍是一个遗憾。去房地产库存,还请勿急功近利。 (责任编辑:韩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