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这是教育部第一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实施“多校划片”,意在改变过去以是否拥有学位房作为单一标准分配教育资源的做法,维护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和普及性,促进区域间教育水平均衡发展。 所谓采取“多校划片”,主要针对过去“单校划片”,即从一个小区对应一所学校,转变为一个小区对应片区内的多所学校。相应地,“学位房”也就转变为了“学区房”。在“单校划片”模式下,只要拥有优质学位覆盖小区范围内的产权住房,就可享有这些教育资源,造成了各地如出一辙的“学位房”热。各大城市创出天价的住宅往往是优质学位房。 同时,“单校划片”也产生了跨区“择校热”,大家挤破头涌向教育强区买房,而其他区域的教育质量则越来越弱。由此,基础教育“就近入学”的原则,以及义务教育公益性、公平性被削弱,区域间教育质量的鸿沟越来越深。 在教育资源分配均等化尚需时日的情况下,以房产分配教育资源,貌似与西方缴纳房产税可享受本区域公共服务类似,也符合“稀缺资源价高者得”的原则,操作层面简单明了。但是,居民高价买学位房的一劳永逸,与西方业主每年按照房屋价值贡献公共服务资金来源,在本质上完全不同,且造成教育资源分配靠金钱和祖业的起点不公平。 基于此,近年来教育部一直在推进“多校划片”,确保各片区教育资源均衡。例如在2014年底,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5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2015年重点大城市100%的小学、90%的公办初中实现划片就近入学。很多城市也曾试点“多校划片”,如深圳采取学校集团化、对口帮扶、电脑摇号等“大学区”模式。但是由于片区间和同一片区内学校间,教育质量的差距仍然存在,即便“多校划片”,追逐好学区、好学校的动机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优质学位稀缺的情况下,区域间教育质量鸿沟并未弥合,学位房价格也依旧居高不下。 同时,“多校划片”或学区政策与原来的学位房或地段生政策有冲突,反对声不绝于耳。很多地方仅拿少数几个片区做“多校划片”试验,片区内学校质量差异很小,效果也并不理想,学位房又重回教育资源分配的主导。近日,深圳教育主管部门指出,2016年深圳义务教育招生仍采取“单校划片”。 笔者注意到,此次教育部通知中特别强调,就近入学并不意味着直线距离最近入学。这或许意味着,优质的教育资源会被打散到不同的片区,片区内所有学位都拿出来摇号,彻底实现教育资源人人平等。笔者认为,如果该政策提前一年公示,给买学位房的人一个缓冲,再辅以电脑摇号全过程监管、信息公开、接受投诉等,“多校划片”是可以实现的。 如果“多校划片”能够实现,学位房的价格将会明显下降,而学区内其他小区住宅价格会明显上升,划入同一个学区的学位房和非学位房价格鸿沟可能会被填平。 学位房价格是衡量义务教育均衡的重要指标。因此,学位房价格过高的问题出在教育投入不足、前瞻性规划缺失、区域间投入失衡。我国1993年提出的上世纪末教育财政性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到2012年才实现,但十几年欠账一直没有补上。过去,优质教育资源先入为主地布局在城市老城区,亏欠的主要是农村和城市新区的教育投入。如果不解决教育的前瞻性规划和足额投入问题,“多校划片”很难落地。 建设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要充分贯彻“十三五”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比如共享发展理念。如同打开封闭小区一样,打开封闭的教育隔墙,让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全体市民共享教育等城市公共资源,才是新型城镇化和内需型社会建设的关键。 (作者为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宇嘉) (责任编辑:杨斯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