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华百货董事会二否高送转 宝银系投票权被“陷”关联交易 春节假期未能暂缓新华百货两大股东对控制权的争夺。新华百货今日披露,公司于昨日召开董事会审议了股东上海宝银及其一致行动人上海兆赢的“高送转”提案,全体董事一致反对将之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公司同时披露的股东大会资料显示,全部议案涉及关联交易,物美集团、上海宝银和上海兆赢均需回避表决。 高送转悬疑 这是新华百货董事会第二次反对宝银系的“高送转”提案。此前的2015年6月,宝银系曾提议“10转20”,但最终未能获得新华百货董事会的认可。 面对宝银系如今提出的“10股转13股”,新华百货董事会的反对意见和前次类似,其认为在目前经济形势下,零售行业的发展受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行业增长压力较大,形势比较严峻,进行高比例转增股本,不符合公司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长远发展利益,也不会提高股东权益,相关股东的提议不具有可行性。但不同的是,该项议案需要提交股东大会进行最终审议。 作为持股超过30%的股东,宝银系为何执著于“高送转”这种数字游戏?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券商人士分析,这是宝银系在“收买”小股东。新华百货将于2月19日(本周五)召开股东大会审议定增事项,由于此前的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宝银系被宁夏证监局要求整改并暂时冻结了投票权,如果在19日之前投票权不能解冻,其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其他中小股东身上。 另一方面,宝银系持续增持的成本较高,目前新华百货的股价已经逼近其成本价,“高送转”或许能对股价有所助力。 设局与破局 回查公开信息,在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里,宝银系通过持续的二级市场增持和举牌,已持有新华百货合计32%的股份,物美集团至2015年年底的持股比例则为30.93%。极度接近的持股比例,加上公司的股权结构(非公众股股东持股比例已超过70%),双方都已没有太多的增持空间,进一步的争夺只能选择在二级市场之外。 不能否认掌控董事会的一方在控股权争夺中更为便利。2015年5月,新华百货启动再融资,拟以17.66元/股的发行价格向物美集团、上海宝银、上海兆赢共计3名投资者定向发行不超过5663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10亿元。其中,物美集团出资9.01亿元认购5103万股,上海宝银、上海兆赢作为一致行动人合计认购10%的增发股份。 该份定增计划的精妙之处在于股份比例的分配上。上海宝银和上海兆赢虽然拿到了10%的定增股份,但却失去了在股东大会上的投票权,而在获得90%的定增股份之后,物美集团将大幅拉开与宝银系的持股比例差距。据测算,如果定增完成,物美集团的持股比例将达到40%以上,而上海宝银一方则下降到25%左右。 宝银系对这种安排当然不乐意。在向新华百货董事会提出抗议遭拒之后,其终于发现了整个方案的漏洞,并立即采取行动在二级市场继续增持,将持股比例提升至“顶格”——32%。宝银系增持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如果继续实施原定的再融资计划,公司的非公众持股比例将超过75%,不再符合上市公司的条件。据此,宝银系通过强悍的二级市场手段,破掉了物美集团精妙设计的定增局。 物美再设局 物美集团自然不会就此放弃。2月4日,新华百货披露了新的定增方案,将前述发行数量下调为4200万股,发行对象调整为物美集团一家,其排除宝银系作为发行对象的理由是,上海宝银已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在市场人士看来,其敢于将宝银系排除在外的重要原因是,监管部门暂时冻结了宝银系的投票权,如果动作够快,物美集团完全有可能赶在宝银系投票权解冻之前召开股东大会,敲定定增预案。 据披露,1月13日,宁夏证监局向上海宝银及其一致行动人出具了《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认为其违反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责令其于2月15日前聘请中介机构核查、发表明确意见并披露。改正之前,上海宝银及其一致行动人不得对已持有的新华百货股份行使表决权。上海宝银及其一致行动人应在2016年2月22日前,向宁夏证监局提供书面报告,宁夏证监局将组织检查验收。 宝银系的应对也是相当迅速。2月5日,即新华百货修订版定增预案披露仅一天后,宝银系即披露了财务顾问报告和法律意见书,两家中介机构均认定上海宝银及其一致行动人具备收购上市公司的主体资格。至此,宝银系似乎把“难题”踢给了监管部门,能否投票取决于监管部门何时对其持股的投票权解冻。 当天,宝银系还向上市公司提交了两份临时提案,一是前文提及的高送转,一是要求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增,增发股份总量仍是4200万股,其中物美集团200万股,宝银系4000万股。 出乎意料的是,虽然宝银系面临行政监管措施,但新华百货还是以关联交易的名义继续实施封堵。据今天披露的股东大会资料,新华百货将此前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的7项提案与宝银系的2项临时提案均列为审议内容,同时注明,议案1.00(1.01-1.03)、2、3、4、5、6、7、9 涉及关联交易,关联股东物美集团、上海宝银、上海兆赢需回避表决。 “拉进去是关联交易,踢出来还是关联交易,宝银系看来还真是陷进去了!”有投行人士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