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持续缩量震荡,重心逐步下移,风险偏好明显回落。由于扰动因素开始增多,活跃资金离场,观望情绪浓厚,热点持续性缺失。短期市场弱势震荡格局难破,或仍延续“冬眠”模式。 进入12月,市场不确定性上升,负面因素主要集中在事件性冲击和供给压力。事件方面,美联储加息临近,虽然市场已对其有较充分预期,但短期压力不可避免;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本周一度跌至5年新低,引发热钱外流担忧,对股市形成扰动。供给压力则更为直接,新一轮新股发行令市场重新面临考验,特别是当前二级市场赚钱难度较大,令打新吸引力提升,此轮新股资金冻结规模预计达到3万亿元左右;另外,管理层在股市三季度异常波动时制定的“大股东减持禁令”将在2016年1月8日到期,届时减持潮可能出现,该预期下一些投资者很可能提前作出反应离场避险。 从热点品种来看,创业板估值高企,鉴于上行趋势不明,资金追高意愿下降;而大盘蓝筹股受制经济基本面疲弱以及增量资金缺失,难以持续上攻。改革转型背景下,成长股主角地位难撼,但震荡分化加剧;蓝筹股或受益险资举牌等利好走出脉冲式反弹,但难以持续。因此,短期市场缺乏明显的领涨主线,做多资金更倾向快进快出,浅尝辄止。短炒特征愈演愈烈,也将削弱市场的活跃度和上攻动能。 不过,利率低企下的资产配置荒令股市具备吸引力,改革持续推进不断催生主题性投资机会。另外,在对跨年和春季行情的一致预期下,资金主动大幅减仓的概率较小,逢大跌买入的意愿相对坚定。因此,市场系统性风险有限,持续大跌的可能性不大,区间震荡仍是主基调。 短期来看,市场降温,资金做多意愿下降,暂时步入消化利空、蓄势休整的“冬眠期”。操作上不宜跟风追涨杀跌,建议控制仓位,轻指数重个股 ,紧跟市场热点快进快出。而从中期角度来看,当前的震荡调整实为春季行情的布局良机,不妨忽略波动,逢低吸纳优质品种,耐心等待利空扰动消化以及增量资金进场打破僵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