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世界经济看来仍将在低谷中徘徊,难有能够带动全局的突出亮点。这种时候推卸责任就成了一些政客和舆论力量的游戏。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去年夏天以来又出了股市暴跌的事情,把全球经济低迷说成是“中国造成的”,就有了更多“话把儿”。加之中国在政治上同西方不入流,批评中国更容易获得传播效应。 中国农历新年这几天,股市休市,其他重要交易也或停或缓,然而美欧股市却大幅震荡,一度下挫很猛,油价金价也上蹿下跳,这让“中国责任论”有点挂不住脸了。 客观说,世界经济如今高度全球化,中国经济深度嵌入其中,很多影响是相互的。但是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是主流,我们“拖累世界”从意图、能力和收益三个角度看,都难以站得住脚。 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是此轮全球经济低迷的始作俑者,这个论断恐为全球大多数经济学家和政治人物的共识。美国利用美元的优势搞量化宽松,主动转嫁了自己的问题,使得美国的损失要小于很多经济体的损失,这也几乎是定论。承认这个逻辑应是讨论中国责任的前提。 中国增长放缓处在与全球经济严重衰退的互动之中,对于现状我们不能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净,但中国显然不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原因是: 第一,从中国的经济政策中看不到对外转嫁问题的明显意图,比如在美国量化宽松、日元和欧元大举贬值的几年里,人民币一直保持上升势头至2015年8月。之后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调整,这虽有助于中国重振出口,但连西方舆论都很少有人为此怀疑中国在故意制造人民币贬值。 第二,中国虽为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可以直接作用于世界的政策工具非常有限。我们不像美国可以把带有世界货币性质的美元“公器私用”,按照对美国最为有利的节奏控制它的流动性。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在于进出口数量的增减,这是一个相对老实巴交的层面。 第三,中国几乎做不到他人皆损我独赢。中国经济的对外相关度太高,如果与他国斗,一定是“杀敌1000,自损800”。因此中国很少提对别国“经济制裁”,中国与日菲因领土或历史问题关系紧张,但“制裁”的话题即使在民间也热不起来。 有人说,中国过去在拉动世界经济方面做得太好了,外界习惯了,中国的贡献稍微少一点,一些国家就不适应。这话似乎有些道理。 中国的进口总额2015年是有所下降,价格因素起了重要作用,比如单就原油来说,虽然进口总价值有所下降,但进口数量却是上升的。铁矿石的情况也很类似。中国保持了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位置,这使得中国虽为第二大经济体,但它对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继续处在美国之上。 应当说,如果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落到美国之后才是正常的,西方舆论把中国假设成影响世界经济的“主角”来议论,这本身就有些错乱。中国人决不应跟着这样的论调跑。 事实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是全球近10年来各种“下行”压力中相对最健康的一个。中国的放缓还包括了减排等正效应,不像美国出问题经常是华尔街的极端金融游戏害了大家。中国股市相对封闭,它暴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都很有限,说它伤害了世界经济,就更加可疑。 过度纠缠“谁拖累了谁”,是缺少建设性的争论。中国官方从未有人公开就这个问题耗费精力,中国舆论界研究全球经济下行“路线图”的人也不多。21世纪的世界是个整体,各大经济体都应主动为全球增长多做贡献,少指责别人“搭便车”,或者抱怨自己“受了拖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