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选修课年年有,今年也不例外。厦门大学最近就推出“乳房美学”选修课,引起广泛热议。同时也让社会开始关注全国各高校开设的“非典型”选修课,课程涉及的领域包括了性教育、娱乐休闲、生命教育,甚至还不乏专为女生开设的“新女性培养课程”。(11月4日《广州日报》) 有人一看到“乳房美学”,便只看到前面二字,径自开始了或香艳或隐晦的联想,全然不关注“美学”,也忘记了此乃厦门大学最近推出的一门选修课而已。 所谓选修课,便是学校作为教育供给者、管理参与者提供给受教育者的选择权利,是满足某种教育需求、个性差异而开展的课程。学生有参与或不参与的自由,而“乳房美学”的受欢迎程度也证明了相关知识的重要性。 乳房硬结不就医十几年长成乳腺癌;学武媚娘挤“事业线”,长期挤压胸部诱发乳腺增生;24岁女大学生乳腺癌去世 医生提醒自查乳房 ……类似新闻随处可见。有资料显示,罹患乳腺癌导致死亡的女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不了解乳房知识而贻误病情的。通过这门课程,学习乳房知识,预防乳腺疾病,有何不可呢?况且,在原始社会,乳房仅是哺乳器官。随着社会变迁,乳房多了美的功能,在大多数女性心目中,乳房与健康与美丽是不可分割的, 从高尔夫球课到“爬树课”再到““乳房美学”,厦大勇于创新,有目共睹,从长沙某学院的《殡葬专业一条龙》到东南大学的《女大学生修养》,全国高校的各类“奇葩”选修课也层出不穷,牵涉到性教育、娱乐休闲、生命教育等诸多领域,却往往成为非议的靶子。揆诸当下,每每发生女大学生遭遇伤害的新闻,一些人纷纷抨击学校教育的欠缺,而一旦教学内容有所变革又被冠以“奇葩”名目,常常淹没于口水之中,令教育工作者左右为难。从某种角度上说,“奇葩”课程缘于固步自封的奇葩思维。 其实,透过偏执的判断和“奇葩”的皮毛,我们应该看到教育改革的内核——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提升知识储备和自我修养,驱除僵化思维和教条主义,引导学生积极切入现实生活,培养创新的种子开花结果,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背景下,既为共识也很必要。因此“乳房美学”之类课程我们不妨乐观其成,而不必冷嘲热讽,更不要戴上有色眼镜妄自意淫。(斯涵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