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精简优化企业投资和高速公路审批,推动扩内需惠民生。其意义在于用公开便捷的政府服务扩大有效投资和公共产品供给,释放促发展、惠民生新红利。 此次常务会议再出精简项目审批程序的政策“重拳”,凸显年根岁末投资稳增长的迫切性。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降至6.9%,三季度增速亦为6.9%,6年来首次跌破7%。这与投资这一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持续低迷不无关系。统计数据表明,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回落5.8个百分点,降至10.3%的低水平,相比2013年同期只有一半多的增速,形势严峻。 虽说当下中国经济呈现企稳迹象,但今年只剩下最后两个月,要完成全年7%左右的增长目标,必须作最后一搏,而加快重点项目投资速度,可对稳增长起到拨云见天、立竿见影的效果。 日前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四季度要把促投资、稳增长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切实打好投资政策“组合拳”,通过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提高投资项目审核效率等十大措施,千方百计扩大有效合理投资。 而高速公路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从横向上讲,涉及到发改委、国土、环保、规划等部门,要盖几十个公章。从纵向上来讲,又涉及国家、省、市、县四个层级,层层关卡林立。所以整个审批链条拉得非常长,造成立项审批过程漫长,项目耽搁在繁琐的审批环节上。为推进项目速度,国务院此次减少高速公路审批前置是简政放权的重要体现之一。 会议出台的四项政策,包括对高速公路项目具备条件的报建手续推行“先建后验”;同一投资项目审批所涉事项要协同下放,将其中涉及重大规划布局、重要资源开发配置等项目审批核准权留在省、市级政府;对必要的中介服务实行清单管理,探索整合高速公路项目节能、地质灾害等专题评价,实行联合评估评审;推行网上并联审批,加快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纵向贯通。这四项政策的同一个指向,就是减少时间成本,推动投资项目尽快落地生根。 而梳理一下最近几个月里政府一系列鼓励企业投资政策密集出台,粉墨登场,与本次会议精简项目审批程序的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妙。 今年以来,央行5次降低存款利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财政部连续出台两项税收优惠政策,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范围扩展至汽车等四行业外,并放宽了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研发活动和费用范围,让企业能腾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发改委将关系国计民生的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机场等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要求由30%降为25%,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由25%降为20%,降低投资门槛,有助于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增加有效投资。 值得关注的是,本年度一系列促进投资的政策都是围绕扩大有效投资和公共产品供给,释放促发展、惠民生新红利。投资不再走重复投资的老路,政策只为有效投资开山劈路。(蔡恩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