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和数学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标配”课程,然而在位于山东省聊城市的嘉明经济开发区第一实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开设了书法、英语、朗读、国学课,唯独少了数学课。(10月22日 齐鲁网) 取消低年级数学课,这听上去似乎很不可思议,然而正是因为这种“不可思议”,戳中了公众的兴奋点,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围观和叫好。长期以来,我们对于中国教育的刻板印象是墨守成规、压抑个性,每每遇到这种教育改革的“大动作”,我们似乎都格外亢奋。当然,教育改革之路不能缺少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但教育探索是以学生成长为样本的,因此教育改革要更多的基于教育规律和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在笔者看来,取消一二年级数学课看似很勇敢,实际上则恰恰是教育的“急功近利”。 之所以取消低年级数学课,学校给出的原因是低年级学生记忆力好,逻辑性差,而数学恰恰是门需要逻辑的课程,因此将数学课放到三年级学习,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这样的观点其实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心理学中认为孩子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思维的本质特征是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到小学中年级阶段逐渐会向抽象逻辑思维发生质变。数学的学习需要的正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但是学校只看到了学生到了三年级后逻辑思维的转变和对知识接纳能力的提升,却忽略了一二年级学习的量变积累过程对于这个质变的重要性,对于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性。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是否可以把小学的课程都留到中学、中学的内容留到大学再学习呢?因为那个时候智力达到巅峰了啊!当然,这只是个玩笑,但却告诉我们教育不能只看后果、不看前因,更不能急功近利。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反对应试教育的“唯分数论”,强调培养孩子的内在素养和思维习惯。但可惜这项所谓“勇敢”的改革依旧没有打破应试教育的藩篱,仍然是以“唯分数论”作为指导思想的。数学学习的意义在于在无形中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数学的知识去认识自己身边的事物和生活。这项改革也显然忽略了这点,否定了低年级数学学习积累,将学生到三年级后数学学得更快、考得更好作为默认的评判标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在教育上的“急功近利”心态。 其实,不止是数学,反观其他教学科目,哪一个不是由易入难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科思维能力的呢?每个孩子天资和智力都不一样,统一到三年级再学数学是不是又会对一部分学生不公平呢?对低年级数学的改革是不是可以不用这么“极端”,能不能换一个思路呢?这么多疑问,取消数学课的改革回答不了。 当然,我们对这次低年级数学改革提出质疑并不是顽固不化地反对对低年级数学“动刀”,相反,我认为低年级数学应当改革。既然认识并注意到孩子逻辑思维的发展规律了,我们完全可以借此改进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方式,像多用课堂游戏、结合学生周围的具体事物讲解等方法来改进低年级数学教学、启蒙学生兴趣;淡化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试色彩,减轻孩子压力等,这些措施显然要比把低年级数学课“一取消了之”来的更合适。(王晓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