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再也没有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奖”了——市教育局在昨日的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透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校”的评比将取消,这项评比俗称“质量奖”,被认为是学校当年中考考得好不好的“晴雨表”,深受学生、家长和学校的重视。不过市教育局表示,对初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还将进行,只是在内部,不再颁奖了。(10月20日《厦门日报》) 尽管奖项名称是“教育均衡奖”,但评价指标的落脚点还是教学质量、学生成绩,特别是中考成绩的排序,这就是它依然很被很多人称呼为“质量奖”的根由。所以,所谓“教育均衡奖”,有其盛名,难符其实。试想,倘若真的均衡了,家长们怎么还会如此高度地关注“教育均衡奖”呢? “教育均衡奖”被取消的理由它增加了基层学校的负担,这个理由于我有戚戚然:为什么不是因为它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呢?在我看来,“教育质量奖”花落谁家,哪所学校就会成家长们的竞逐之地,这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应试压力,也加剧了学校的不均衡发展,使强校更强,弱校更弱。有些家长不惜托关系、钻空子,破坏划片招生的政策,让孩子上名校,这正是受“教育质量奖”指挥棒的招引。 取消质量奖是正确的一步。但接下来,教育管理部门如何评价学生和学校管理?也是很关键的。厦门教育管理部门回应称,虽然质量奖不评了,但对初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还将进行,只是改在内部。这意味着,质量排名依旧,不过是变得神秘些罢了。可是,内部排名更能吊起家长“探秘”的胃口,使应试氛围更浓。再者,如果说“均衡奖”还顾及社会反应,将“教育均衡奖”的评估指标多元化,那么,内部排名恐怕会变成赤裸裸的“成绩排名”。显然,这只能固化并强化应试思维。 窃以为,职能部门应以取消质量奖为契机,倡导素质教育,淡化应试教育,多做教育均衡事。不可否认,厦门在均衡教育发展上也做了很大的努力,可是,这些“均衡”大多体现在教学设备、教学设施的均衡上,而忽略了师资力量的均衡。其实,真正影响学生家长的是师资,是名师效应,忽略了师资均衡,教育均衡发展的效能就会大打折扣。可见,教育管理部门在坚持成绩不排名的基础上,要打破名师齐聚名校的格局,让名师分散跨校任教,这样才能给“择校热”降温,真正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平等的教育。(黄齐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