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到上古时代吃饭,你点一道‘水煮活鱼’,因为那时没有辣椒,真的只能吃到水煮的活鱼了。”近日,福建师范大学学生正式进入学校公共选修课的上课阶段。其中,一门名为《先秦穿越手册》的课程成为学生追捧的对象,目前已有近300位同学报名听课。(3月10日《福州晚报》) 同样的大学校园,不同的课程却在境遇上“冰火两重天”。有些课堂人满为患,走廊过道都挤满了人,甚至下午两点开始上课,中午一点左右教室都已经没有座位了;有些课堂门可罗雀、冷冷清清,遭遇学生们频频“翘课”;有些课堂即使通过点名等方式将学生“留在”教室,不少学生却心有旁骛,要么做其他课程的作业,要么低头玩手机。 和那些受欢迎的课程一样,“先秦穿越”的走红,在于它满足了同学们对课堂教学趣味性、互动性和可参与性的利益诉求。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同学们学到了知识,也让他们实现了快乐式参与。说到底,激发课堂活力,提升同学们的参与热情,需要大学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多花一些心思,多下一些力气。 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许多大学课堂都是大班教学;而在“重科研轻教学”的考评机制的裹挟下,一些大学教师将大量精力放在接项目、做课题、发论文上,在课堂教学上却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这种对课堂教学缺乏敬意和诚意的做法,不可避免要遭遇同学们“用脚投票”。 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猛烈的冲击。如果课堂教学依然在陈词滥调中打转,依然在改革创新中停滞不前,依然在批评质疑中自说自话,难免会和大学生的诉求以及社会的需要相脱节。“先秦穿越”的课程之所以受到大学生的追捧,就在于它回应了同学们的关切,满足了同学们的需要。 课堂教学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在一个倡导转型和创新的时代里,大学的课堂教学如果依然自娱自乐、孤芳自赏,难免会陷入无人喝彩的边缘化境地。大学教师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始终与时俱进,才能真正 “实现价值、起到作用、受到尊重”,赢得同学们的喜爱和认同。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未来的希望”。让课堂教学更具活力与生机,既需要高等教育管理机制的革新,也离不开大学教师的“自我救赎”。面对学生“用脚投票”,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只有转变价值排序,将更多的资源、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才能拨亮高等教育这盏希望之灯,丰盈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杨朝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