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健康 旅游 时尚 文化 体育 区块链

观点

旗下栏目: 军事 经济 观点 网络 游戏

“鸡爪女吃麻辣烫”过度围观让道德蹂躏升级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中国青年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3-11

  近日,有网友爆料,在上海地铁12号线上闻到一股麻辣烫的味道。顺着味道找过去,发现,居然是2016年第一位网红“鸡爪女”,这次她改吃麻辣烫了。(2月2日《南方都市报》)

  地铁作为一个开放的、流动的公共空间,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道德考场。在地铁上进食鸡爪并和其他乘客发生纠纷的一名普通女性,在互联网的放大镜下成为了“网红”,并在公司年会上粉墨登场。在这样一个“健忘”的时代里,“鸡爪女”原本要逐渐淡出公众视线了;然而,吃麻辣烫再次让她成为注意力的焦点。

  在地铁上,轻微的失范行为并不鲜见,吃鸡爪也并非十恶不赦;只不过,面对别人的好心劝阻,“鸡爪女”针锋相对地咆哮、舌战其他乘客,暴露出她在规则意识、公共精神、文明素养上的短板与不足。 经由互联网传播,“鸡爪女”成为舆论的靶心;殊不知,“鸡爪女”摇身一变成为“网红”,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规训和惩罚,反而从中获利。

  如果说在地铁上吃鸡爪是无心之失的话,“鸡爪女吃麻辣烫”则是一种赤裸裸的“道德蹂躏”。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认为,故意将社会中的某些道德规范加以违反、嘲笑和奚落:将违反道德的言语和举动做得故意张扬,以引人注目;对符合道德的现象故意加以嘲弄和羞辱,以表明自己与道德的势不两立;这样的行为,就是“道德蹂躏”——“鸡爪女”并非不知道在地铁上吃麻辣烫背离了公序良俗,却依然明知故犯。

  在一个盛行炒作的时代里,“道德蹂躏”成为一些人吸引眼球、博取名利的一种手段。这样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说到底是价值追求的迷失与错乱。可是,面对“道德蹂躏”,如果我们依然停留在道德批判上,通常难以奏效;“道德蹂躏”的目的是为了炒作,如果减少过度围观,“道德蹂躏”缺少了观众,“鸡爪女吃麻辣烫”又表演给谁看呢?

  急剧的社会变迁,让是非标准模糊、让社会心态失衡;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下,一些人为了追名逐利,在底线失守的泥沼里越陷越深。面对“道德蹂躏”现象,情绪性的道德批判固然过瘾,却难以奏效。一方面,要减少过度围观,避免让“道德蹂躏”升级,不为某些人的炒作推波助澜;另一方面,要打捞“沉没的声音”,发现“鸡爪女”背后隐伏的故事,了解她的诉求与需要。只有“对症下药”,“道德蹂躏”的生存空间才会越来越小。

  对“道德蹂躏”进行道德批判,反倒落入了他人的如意算盘,助力了炒作。只有先摘掉“有色眼镜”,还原一个真实的“鸡爪女”,对症下药,恶意炒作才有可能止步。(杨朝清)

责任编辑:中国青年网
  新尧网所有发布文章由用户提供,与本网无关。发布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xinyao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