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健康 旅游 时尚 文化 体育 区块链

观点

旗下栏目: 军事 经济 观点 网络 游戏

供给侧改革“春晚”不能缺席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中国青年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3-11

  近日,86年版《西游记》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章金莱)没有接到猴年春晚节目组邀请的消息在网上一经传出,网友纷纷“起义”,刷爆“央视春晚”以及导演吕逸涛的微博,表示希望在十二年一轮回的猴年春晚看到大圣归来。然而,面对网友的愤怒与强烈要求,截至本文发稿时央视春晚节目组和吕逸涛本人皆没有回应。以至于有人发出呐喊:“春晚是13亿中国人以及全世界华人的春晚,不是节目组的春晚”。

  在这次“风波”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中国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对经典的喜爱,对人民艺术家的尊重;也感受到了时代的变化,在这个需求多元化的社会里,单一的供给或至上而下的“分配制”不仅不能满足公众需求,更不会赢得掌声。“春晚”要赢得掌声,自然不能缺席“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强调需要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把人民的需求放在发展的中心位置,人民需求的才是最重要的。央视作为国家副部级事业单位,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中国主流思想的传播者,又怎能忽视人民的文化需求,淡化人民的中心地位?又怎可以缺席“供给侧改革”?

  然而,“央视春晚”的表现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其自身应当成为“供给侧改革”的参与者。不了解观众的需求,何谈“有效供给”;当网友以抗议的形式要求“大圣归来”,却迟迟等不到官方的回应,可谓供给结构的失灵。

  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需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说“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寒冬腊月,“春运”模式的开启意味着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脚步越走越近。自1983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首次与观众见面以来,对于很多家庭来说“看春晚”与“吃年夜饭”几乎可以划上等号,甚至成为与扫尘、祭灶、贴春联同样重要的仪式。似乎不看春晚,便少了年味儿。在很多人看来,春晚既提供一场视听盛宴,也为家庭成员创造共同话题,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若能在春晚的舞台上看到自己喜欢的演员,也算是幸福的事。春晚是否能继续发挥这样的功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掌声,还在于是否把春晚当做人民的春晚来办。观众有权用手中的遥控器投票。(施恩贤)

责任编辑:中国青年网
  新尧网所有发布文章由用户提供,与本网无关。发布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xinyao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