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考试当年就已经被辞退,有人告诉丁学玉,是因为当时有人顶了他的名额。为了给自己讨个说法,从此丁学玉成了上访专业户!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处理意见……记者就此事采访鲁山县县委群工部的部长汤钦,其一边往脸上擦着护肤品,一边表示自己是领导,不清楚这件事。(2月24日 大河网) 一边悠然自得地抹着香香,一边神闲气定地表示,“我是当领导的,不可能每件事都清楚”,最后还淡定地把皮球踢向其他地方。一句“不清楚”,就把一个十几年的信访案件推得干干净净,一句“我是领导”,就轻易地拉开与来访者在身份上的鸿沟,将其拒于千里之外。或许在汤部长看来,不清楚这件事,是因为自己是领导,但笔者恰恰认为,正是因为其太把自己当领导,才导致作为主管部门负责人的他敢在镜头前对一起长达数十年的信访案件说“不清楚”。 将一名优秀人民教师催生成专业上访户的正是两个因素:“官僚主义”和“编制差别”—— 一方面“官僚主义”是一些长期性信访难题存在的重要原因。一些长期性信访问题的出现,不完全源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也并非完全是上访户苦大仇深、冤比窦娥,很多时候也与某些领导干部高高在上、傲慢无礼的态度有关,和上访户在反映问题过程中遭遇的刁难、恐吓与蔑视有关。当一些人满怀期待,以为有人能站出来为他们主持公道、匡扶正义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只是几个部门来回倒脚的皮球,甚至连起码的人格都得不到尊重时,很难保证他们中的一些人不会变得极端、倔强进而演变为无休止地持续上访。 另一方面,编制内外两重天。从报道中不难看到,即使在遭受严重不公待遇的情况下,丁老师依然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并取得了不俗成绩,可谓淡泊名利。但即使抛开丁老师的编制是如何没有的不谈,单就编制内外相差数倍的工资和退休后天壤之别的待遇而言,丁老师为了自己的生计,也不得不上访讨一个公道。试想,如果体制内外在待遇上的差距能够再小一点,能够为没有编制但依然在岗位上辛勤耕耘并取得成绩的人提供更多向上的空间,丁老师或许也不会在年近70时依然步履蹒跚地行走于漫漫上访路上。 最后奉劝当地部门一句,既然媒体已经关注此事,汤部长轻松惬意“抹香香”的形象也“不幸”成了热点,纸终究包不住火,既然能够找到当年考试的档案资料,丁老师为何会在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的情况下被“辞退”,为何又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拿着明显低得多的工资继续工作,有没有被人顶替,如果有,又是谁顶替了他的位置混进编制从理论上讲调查起来并不困难。尽快调查清楚此事,还丁老师一个公道,对相关责任人追责到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处理结果才是当务之急。至于汤部长这次滑稽的“表演”反倒不必过度解读或是用以转移视线,只希望他自己能想明白,领导的形象不是靠“香香”抹出来的,心中没有群众,“香香”抹得再多也一定臭不可闻。(山文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