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近日印发。《意见》部署了一个个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实招”。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2月22日《北京青年报》) 住宅街区化,告别封闭小区。这样的城市建设变革是跨越性的,这种巨大变化带来的必然是居住模式的革命。住宅街区化的好处在于可以实现公共资源共享,住宅之间的道路可以共享了,有了更多可以供人们使用的道路,就可以纾解城市拥堵现象,而且购物也就更方便了,街区化的住宅附近会有更多商业设施。 不过,告别封闭小区,不仅是打开大门,拆除篱笆如此简单的问题,这需要回应人们对安全的担忧。综合来看,人们对于安全的担忧无外乎这样几点:其一,没有了封闭小区,道路得到了更广泛使用,就带来了交通安全隐患,这个时候如何确保街区化住宅附近的道路交通安全?其二,没有了小区大门,实现了敞开模式之后,住户安全问题也值得关注,封闭小区有保安看门,人们还经常遭遇小偷的光顾。没有了小区大门,住宅是开放式的,各类盗窃案件会否增加? 封闭式小区几乎是目前人们已经习惯了的居住模式,突然实现如此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很显然会出现难以适应的尴尬,人们居住习惯等等也需要改变,这个时候如何让居民坦然接受新的居住模式?当然,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也能慢慢适应新居住模式。可问题是对于安全的担忧该如何回应?也就是说,如何才能让告别了封闭小区的居民不担心安全问题? 笔者以为,国家推行住宅街区化的做法是好的,也是一次与国际的接轨,一些西方国家的住宅就是街区化的。不过,我们的街区化和国外还是有不同的。我们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是一个城市拥堵的国家,而很多国外城市是人口不多,车辆不多的,他们的住宅街区化,几乎不要考虑道路安全的问题。而我们必须要考虑众多车辆和行人经常在住宅前后道路上行走之后的安全问题。能不能加大交警的数量,确保住宅附近都有交警执勤,以免给住户带来交通隐患。而对于住宅的治安管理则需要进一步加强,拆掉了看得见的小区大门,需要装上看不见的治安防范大门,不至于让人们担心住宅被盗案件的走高。 住宅街区化,重在打开大门之后怎么办。告别封闭小区,不仅是打开大门那么简单的事情,后续社会管理方式也需要前行。(郭元鹏) |